妄自菲薄:自信就是引导人生的明灯

自卑会控制你的生活 在你有所决定、有所取舍的时候 抹杀你的勇气与胆略。如果你由于自卑的打击 在忧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且无力自拔 结果沉沦于心灰意冷的“自卑情结” 那你最终也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局。我们需要正视自卑的存在 不退缩 不蛮干 尽力克服 努力超越。

自卑是阻碍你出色的麻痹药

一对老夫妇省吃俭用地将4个孩子扶养长大。岁月匆匆 他们结婚已有50年了 拥有极丰厚收入的孩子们 正秘密商议着要送给父母什么样的金婚礼物。

由于老夫妇喜欢携手到海边享受夕阳余晖 孩子们决定送给父母最豪华的爱之船旅游航程 好让老两口尽情徜徉于大海的旖旎风情之中。

老夫妇带着头等舱的船票登上豪华游轮 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船令他们赞叹不已。而船上更有游泳池、豪华夜总会、电影院等设施 真令他们俩感到惊喜无限。

美中不足的是 各项豪华设备的费用皆十分昂贵 节俭的老夫妇盘算自己不多的旅费 细想之下 实在舍不得轻易去消费。他们只得在头等舱中安享五星级的套房设备 或流连在甲板上 欣赏海面的风光。

幸好他们怕船上伙食不合胃口 随身带着一箱方便面 既然吃不起船上豪华餐厅的精致饮食 只好以方便面充饥 间或想变换口味吃吃西餐 便到船上的商店买些西点面包和牛奶。

到了航程的最后一夜 老先生想想 若回到家后 亲友邻居问起船上餐饮如何 自己竟答不上来 也是说不过去。和太太商量后 老先生索性狠下心来 决定在晚餐时间到船上餐厅用餐 反正是最后一餐 明天即是航程的终点 也不怕宠坏了自己。

在音乐及烛光的烘托之下 欢度金婚纪念的老夫妇仿佛回到初恋时般快乐。在举杯畅饮的笑声中 用餐时间已近尾声 老先生意犹未尽地招来侍者结账。

侍者很有礼貌地请问老先生:“能不能让我看一看你的船票?”

老先生闻言不由得生气 “我又不是偷渡上船的 吃顿饭还得看船票?”嘟囔中 他拿出船票了。

侍者接过船票 拿出笔来 在船票背面的许多空格中划去一格。同时惊讶地问:“老先生 你上船以后 从未消费过吗?”

老先生更是生气 “我消不消费 关你什么事?”

侍者耐心地将船票递过去 解释道:“这是头等舱的船票 航程中船上所有的消费项目 包括餐饮、夜总会以及其他活动 都已经包括在船票内 您每次消费只需出示船票 由我们在背后空格注销即可。老先生您?”

老夫妇想起航程中每天所吃的方便面 而明天即将下船 不禁相对默然。

我们是否曾经想过 在我们来到世界的那一刻 上天已经将最好的头等舱船票交给了我们。是的 我们在物质上、心灵上 完全可以享有最豪华的待遇 只要我们愿意出示船票。更重要的是 千万不要浪费了本来属于我们的头等舱船票。

当然也有许多人在他的一生 只是过着犹如借方便面充饥一般的生活。这并非是他们应有的船票 但他们未曾想到去使用 或根本不知道船票的价值。甚至当有人好意提示时 还像那位老先生一样大发雷霆。

我处处都是我 我不可逃避我自己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 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 再三的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 一天上午 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 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 ”爱因斯坦父亲说 “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 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 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 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 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 钻出烟囱 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 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 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 脸脏得像个小丑 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 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 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 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 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 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 郑重地对他说 “其实 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 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 顿时满脸愧色。从那以后 爱因斯坦逐渐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 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独特光辉。

遗传学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以前没有像我们一样的人 以后也不会有。因此 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这是激发潜能的重要通道 也是最大化自信的源泉 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自信是从事大事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自信是一种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 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 开始伟大而又光荣的事业。如果你充满自信 就不能等待别人来发现 来了解 应该积极地表现自我。

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 在你心中燃烧自信火花的秘诀在于“仔细观察你的潜能所在 然后慢慢地在那个领域里求索”。

人要改变自己 就需要时时处处充满自信。既要在自己内心里相信自己 也要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

对任何想成功的人来说 自信心肯定是装备清单上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对于走哪条道路拿不定主意 这会对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

每个人都无权去轻视自己 自信是天赋的使命。当你陷入自卑和悲观之中时 你一定要鼓励自己坚信自我的价值 活出自己最佳的状态。

成功就是自信地走你自己的路

上帝想和人类玩个捉迷藏的游戏。

上帝想把一种叫做“自卑”的东西藏在人身上 于是他和天使们商量:“你们给我出个主意 我该把它放在人的哪个部件最为隐秘。”

有的天使回答说 藏在人的眼睛里;有的说 藏在人们的牙缝里 有的说藏在人们的腋窝里。

但一个聪明的天使笑着说:“上面这些地方 人们都很容易找到。他们马上会把自卑还给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们的心里 那里是他们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

有自卑感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 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 形成自卑心理。内心的自卑 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最要命的 因而 如果你发现自己自卑 就要用理性的态度把它铲除掉。

如果你想完善自我 快速成长 就要战胜自卑。自卑缘自于自我评价过低 缘自于没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战胜自卑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自卑者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努力发现自己的可爱之处 强化自己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短处。

怎样才能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认清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想法 而不是我们想什么事情。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 即“我不行”。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己看不起自己。悲观者往往会有抑郁的表现 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一样的。所以先要改变带着墨镜看问题的习惯 这样才能看到事情明亮的一面。

放松心情

努力地去放松心情 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情。或许你会发现事情真的没有原来想的那么严重。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幽默

学会用幽默的眼光看事情 轻松一笑 你会觉得其实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与乐观的人交往

与乐观的人交往 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你。

尝试一点改变

先做一点小的尝试。比如换个发型 买件以前不敢尝试的比较时髦的衣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你会觉得心情大不一样 原来自己还有这样一面。

寻求他人的帮助

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 有时候当局者迷 当我们在悲观的泥潭中拔不出来的时候 可以让别人帮忙分析一下 换一种思考方式 有时看到的东西就大不一样了。

要增强信心

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 乐观向上 对前途充满信心 并积极进取 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悲观者缺乏的 往往不是能力 而是自信。他们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实力 认为自己做不来。

正确认识自己

对过去的成绩要作分析。自我评价不宜过高 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 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夸大自己的缺点 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 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 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 从自卑中超越。

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 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 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 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 而不是妄自嗟叹、妄自菲薄。

积极与人交往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 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 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发挥自己的优点 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较敏感 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 从而愈发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 把压力变动力 奋发向上 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从而增强自信 摆脱自卑。

意志薄弱:在人生的大海中没有不受伤的船

意志薄弱的人不能正视现实 不能根据已经变化的形势灵活地采取对策 也不能放弃那些明显不合理的决定。再者 意志薄弱的人很难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节 他们表现得任性、怯懦 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 而在行动时又畏缩不前 惊慌失措。这种品质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 同样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改造。

没有意志力就很难获得恒心

一天 年轻人去见一位智者。

“请问 怎样才能成功呢?”年轻人恭敬地问。

智者笑笑 递给年轻人一颗花生:“它有什么特点?”

年轻人愕然。

“用力捏捏它。”智者说。

年轻人用力一捏 当然被他捏碎的是花生壳 却留下了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年轻人照着他的话做 毫无疑问 它的红色的种皮也被自己搓掉了 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年轻人用力捏着 但是他的手无法再将它毁坏。

“用手搓搓看。”智者说。

当然 什么也搓不下来。

“虽屡遭挫折 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力 那么他就很难获得持之以恒的恒心 也就失去了发明和创造的可能性。有许多年轻人最初很热心于他们自己的事业 但是由于缺乏意志力与恒心 竟然在一夜之间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而去进行别的事业。他们常常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才能表示怀疑。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才能怎样加以利用会最有价值。面对困难 他们常常感到灰心 甚至是沮丧。当他们听到某人成就了某项事业 他们便开始埋怨自己 为何自己不也去做同样的事业 而见不到自己由于意志力不坚定 浪费了多少成就事业的机会。

真正的力量产生于坚强的意志

这是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个人 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

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三个人 所以竞争格外激烈。

一名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 成为第四名。

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

“真是功亏一篑 跑成这个样子 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众人的看法。

这个选手若无其事地说:“虽然没有得奖 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 我名列第一!”

谁说跑第四名跟跑倒数第一没有什么区别。在竞争中 坚强的意志 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赢得起 也输得起的人 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成功的秘诀之一不就是握紧失败的手 然后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吗?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成功欲望永远是成功的不二法则。虽屡遭挫折 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永不屈服、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而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是意志力的第一大要素。库伊雷博士说过:“许多青年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缺乏信念与决心。”的确 大多数青年颇有才学 也具备成就事业的能力 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缺乏信念、没有决心 所以 终其一生 只能从事一些平庸安稳的工作。他们即使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难与阻力 也会往后退缩 裹足不前。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功呢?如果你想要活得成功 就必须为自己赢得美好的声誉 让你周围的人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里 就一定会做成。而这首先需要你自己对这件事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意志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锻炼

意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需要长期的锻炼。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坚持不懈的恒心、坚韧的品格和忍耐力 这些是意志力的四大组成因素。培养意志力有以下几大辅助手段。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激励的方法 也是培养意志力的很好的辅助手段。

所谓“人若败之 必先自败”。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终其一生却少有所成 其原因在于他们深为令人泄气的自我暗示所害。在他们做事之前 总是胡思乱想着可能招致的失败 总是想像着失败之后随之而来的羞辱 一直到他们完全丧失意志力和创造力为止。

对一个人来说 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莫过于他的脑子里总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个不幸的人 命运之神总是跟他过不去。其实 在我们自己的思想王国之外 根本就没有什么命运女神。我们是自己的命运女神 我们自己控制、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在每个地方 尽管都有一些人抱怨他们的环境不好 他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是 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 有一些人却设法取得了成功 使自己脱颖而出 天下闻名。这两种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我暗示的不同 前者始终抱着必败的心态 而后者则始终坚信自己会成功。

成功是不可能来自于自认为失败的自我暗示的 就好像玫瑰是不可能来自于长满蓟草的土壤一样。当一个人非常担心失败或贫困时 当他总是想着可能会失败或贫困时 他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这种失败思想的印象 因而 他就会使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换句话说 他的思想、他的心态使得他试图做成的事情也变得不可能了。

我们的幸运 或是我们自己认为的所谓“残酷的命运” 其实与我们的自我暗示有莫大的关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的人却干得非常不错 而我们自己的境况反不如他们 甚至一败涂地 我们往往认为有某种神秘的命运在帮他们 而在我们身上总有某种东西在拖我们的后腿。但是 实际上却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可以这么说 我们面临的问题便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我们对自己不够严格 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我们应该期待自己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应该认为自己是具有超凡潜质的卓越人物。总之 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

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 即激发自己、鼓励自己 自己激发自己的动机 充实动力源 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自我激励之所以能够培养意志力 在于自励能够激发你成功的信心与欲望 从而使你具备一往无前的动机。

自我激励是激励的一种。有没有激励 人朝目标前进的动力是很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研究表明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出90% 相当于前者的3~4倍。可见 自我激励不仅对培养意志力 而且对开发潜能也大有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 学会自我激励是很重要的 这是因为剧变的社会既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也为人们设置了种种的“陷阱”。当人们处于顺境时 一般容易兴高采烈 甚至忘乎所以;而当人们陷于逆境时 往往不知所措、消极悲观。想干一番事业 干出一点成绩来 也许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挫折、打击会突然降临到你的头上 流言蜚语、造谣中伤会接踵而来 如果碰到一些很会耍心计、玩权术的顶头上司 那么难堪的小鞋、莫名其妙的打击 就会一个接一个。此时 尤其需要自励 使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 重新取得心理平衡 使精神振作起来 保持自己旺盛的斗志。

对于那些意志力不是很强 稍有一点“风吹草动”、稍稍遭到失败就无法忍受的人 特别需要使用自我激励这种辅助手段来培养意志力。

自我沟通

自我沟通和自我暗示都是自我激励的一种途径。不同的是 自我暗示强调的是给自我的一种暗示 或叫提示;而自我沟通更强调内心的一种沟通 可以是高贵与低下的斗争 也可以是友善的娓娓道来式的沟通 可以加强自我暗示的力量。

你如果想最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你就应该使一切事情恢复正常 你就应该严厉对待自己或严格要求自己 你就应该好好地和自己谈谈 进行自我沟通 要像一个苦口婆心的父亲与儿子谈话一样。通过这种内心的交流 来寻找你真正的目标与成功的动力 从而培养你的意志力。

一旦你开始从事一件事情时 你就不妨对自己说:“现在 我做这件事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必定会取得成功。在这件事情上 我或者表现出勇气 或者只能陷于懦弱。我没有任何退路。”

自我沟通时要不断地对自己说一些催人奋发、鼓舞人心、使人勇敢、坚毅起来的话语 诸如:“给予我面对一切的勇气吧!”

你会惊异地发现 这种自我沟通会迅速地使你重新鼓起勇气 使你重新振作起来 使你重新拾起已经丢掉的意志力。

积极进取

积极进取也是一种伟大的自我激励的力量。进取心与意志力一样 也是一种自我推动力 但是进取心还可以增强意志力的强度和持久度。进取心越强 意志力也就越坚强 同时也就越能持久。所以进取心理应成为培养意志力的第四大辅助手段。

尽管进取心如此重要 但却很少有人想过进取心是什么 它是怎么来的。如果我们能解释进取心的本质 那也就能解释宇宙的奥秘了。事实上 激励我们前进的 是我们生命中潜藏的一种最有趣、最神秘的力量。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 就像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样。

我们都明白 工厂里那些已经制造好后放置在陈列室的航海罗盘 在没有磁化以前 无论放在哪里 其指针所指的方向总是各不相同。但一旦被磁化以后

◬本书作者牧之提醒您《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最新章节在兔九@三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tu93.org◬(请来兔九@三@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它们就完全不同了 仿佛受到了一种神秘力量的支配。究其缘由 没被磁化以前 地球的磁场对它们没有任何影响 指针也不可能指向北极。然而一旦被磁化 指针立刻就会转向北极 并且一直指向那里。

许多人就像没被磁化的指针一样 习惯于在原地不动甚至没有方向 他们在进取心这种神秘力量被激发之前 对任何刺激都毫无反应。

然而 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是神秘的宇宙力量在人身上的体现 这种动力并不是纯粹的人为力量就能创造的。我们每个人都感到 我们都需要这种激励 它是我们人生的支柱。为了获得和满足这种需要 我们甚至愿意放弃舒适乃至自我牺牲。

逆来顺受:失败的人不一定懦弱 而懦弱的人一定会失败

西方有句名言说:失败的人不一定懦弱 而懦弱的人却常常失败。这是因为 懦弱的人害怕有压力的状态 因而他们害怕竞争。在对手或困难面前 他们往往不善于坚持 而选择回避或屈服。懦弱者并非忽视自尊 而是他们常常更愿意用屈辱换回安宁。

懦夫常常会品尝到悲剧的滋味

中国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性格懦弱胆怯 终于没能逃脱沦为亡国之君、饮鸩而死的悲惨命运。

当初 宋太祖赵匡胤对南唐虎视眈眈。镇海节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谋 闻听宋太祖在荆南制造几千艘战舰 便向李煜奏祟 赵匡胤的举动实是图谋江南。南唐爱国人士获悉此事后 也纷纷向李煜奏请 要求前往荆南秘密焚毁战舰 破坏宋朝南犯的计划。可李煜却胆小怕事 不敢准奏 以致失去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

后来 南唐国灭 李煜沦为阶下囚 其妻小周后常常被召进宋宫 侍奉宋皇 一去就得好多天才能放出来。至于她进宫到底做些什么 作为丈夫的李煜一直不敢想像。只是小周后每次从宫里回来就把门关得紧紧的 一个人躲在屋里悲悲切切地抽泣。对于这一切 李煜忍气吞声 把哀愁、痛苦、耻辱往肚里咽。实在憋不住时就写些诗词 聊以抒怀。即使如此 李煜最终也未能逃脱被宋太祖毒杀的命运。

李煜虽然在诗词上极有造诣 然而作为一个国君 一个丈夫 他是一个懦夫 是一个失败者。

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 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 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而又犹疑不决的人来说 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正如采珠的人如果被鲨鱼吓住 怎能得到名贵的珍珠?

懦弱者常常害怕机遇 因为他们不习惯迎接挑战。他们从机遇中看到的是忧患 而在真正的忧患中 他们又看不到机遇。

懦弱者不善冲突 因而他们也害怕刀剑 进攻与防卫的武器在他们的手里捍卫不了自身。他们当不了凶猛的虎狼 只愿做柔顺的羔羊 而且往往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懦弱总是会遭到嘲笑 而遭到嘲笑 懦弱者会变得更加懦弱。

懦弱者经常自怜自卑 他们心中没有生活的高贵之处。宏图壮志是他们眼中的浮云 可望而不可及。

懦弱通常是恐惧的游伴。懦弱带来恐惧 恐惧加强懦弱。它们都束缚了人的心灵和手脚。

毫无原则地妥协只能让你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前几天 史密斯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史密斯对她说:“请坐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 你太拘泥礼节 自己是不肯开口的 呶 我们和您讲妥 每月30卢布。”

“40卢布。”

“不 30卢布 我这里有记载 我一向按30卢布付教师的工资的 您呆了两月。”

“两月零5天。”

“整两月 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 应付您60卢布 扣除9个星期日 实际上星期日您并没给柯利雅辅导学习 只不过是游玩 还有3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 牵动着衣襟 但一语不发……

“3个节日一并扣除 应扣12卢布 柯利雅有病4天没学习 你只和瓦利雅一人学习 你牙痛3天 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 12加7得19 还剩41卢布。对吧?”

尤利娅?瓦西里耶夫娜两眼发红 并且满眶湿润 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 擤了擤鼻涕 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 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 扣除2卢布 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 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 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呢 由于您的疏忽 柯利雅爬树撕破礼服 扣除10卢布。女仆盗走瓦利雅皮鞋一双 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 您应付一切责任 你是拿工资的嘛 所以 也就是说 再扣除5卢布。1月9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9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那就算这样 也行。”

“41减26净得15。”

两眼充满泪水 修长而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 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3卢布 之后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 我这里漏记了!从15卢布再扣除3卢布 这是您的钱 最可爱的姑娘。12卢布 请收下吧!”

史密斯把12卢布递给了她 她接过去 喃喃地说:

“谢谢。”

史密斯一跃而起 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他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史密斯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 鬼晓得 这是抢劫!实际上等于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 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奇怪啦!我和您开玩笑 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80卢布如数付给您!呶 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生在这个世界 笨嘴拙舌能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 而史密斯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答案 这就是“可以”。

史密斯请她对自己的残酷给予宽恕 接着把她应得的80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 就走出去了……

勇敢地与你的懦弱告别

生活中 总有那么一些人 他们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负 就是被人占了便宜或忍受人格的污辱。人们在表决时从不征求他们的意见 不知什么缘故 他们始终扮演着违心的角色而不会抗争。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环境中 他们从来都不指望胜利 即使在跟商店的营业员打交道时 他们也会败下阵来。因为害怕营业员的眼珠子 或是对方说出什么刺耳之言 他们常常买回自己都不满意甚至不想要的东西。

这就是软弱可欺。其实 “弱肉强食”往往并非强人先来食 而大多是“弱肉”们教给别人来这样对待他们的。许多“妻管严”的丈夫抱怨妻子对他们的限制过多;另一方面 又有不少妻子忍气吞声地对丈夫的辱骂和操纵逆来顺受。试问一下 他们在恋爱之初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今天会变成了这样呢?

毫无疑问 “适者生存 弱者消亡”这一生物间的自然规律是不会变的。生活中的弱者 在事业上也往往难以强起来——既然连自己的意愿都不能表达 又怎能指望他们标新立异地进行创新和有所创见呢?

既然生活可以将你改造成为一个“软弱可欺”的弱者 那么经过努力 你就一定能够再度变为一个强者。下面这些策略 你可以运用以告诉别人如何尊重你:

尽可能地使用行动而不是用言辞抗争

如果在家里有什么人逃避自己的责任 而你通常的反映就是抱怨几句 然后自己去做 那么下一次你就一定要用行动来表示反抗。如果应当是你的儿子去倒垃圾而他经常“忘记” 那你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 就给他一个期限;如果他仍然藐视这一期限 那你就不动声色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头。一次这样的教训 要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他明白你所说的“职责”是什么意思。重要的是 当你试图这样做时 不必过多地考虑其后果如何。

拒绝你最厌恶的、也未必是你职责的事

一两个星期晚点上班 不打开水和打扫办公室 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当然 家外的问题处理起来要慎重些 而如果是家里的事 则可以干脆一些 “矫枉过正”。例如 你可以任每餐的饭碗在水池里堆积 无碗可用时 就去买新的。要么你的家人能够容忍这一切 要么他们就得动手来照料自己。无疑 开头他们的反应会是很激烈的 沒有什么比改变不负责任的习惯更让人不舒服了。此时你必须勇敢地坚持 因为你已经沒有退路 否则你的第二次抗争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会使他们嘲笑!

斩钉截铁地表示你的态度

即使在可能会有些唐突的场所 也必须毫无顾忌地对服务员、售货员、陌生人说话 对蛮横无理的人要以牙还牙。你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克服自己的胆怯和习惯心理 坚持一下 你就会发现 事情本该如此!你只要从中获得一次成功 就一定会鼓起你的勇气。注意 吵架时你就该大点声!当然——“君子动口不动手” 你只不过为了锻炼锻炼自己 跟他们没仇。

不再说那些引诱别人来欺负你的话

“我是无所谓的”、“你们决定好了”、“我沒有这个本事”等等 这类“谦躬”的推托之辞就像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点开了许可证。当卖菜人让你看秤时 如果你告诉他你对这事一窍不通 那你就等于告诉他“多扣点秤” 这种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对盛气凌人者毫不退让

当你碰到好随意插嘴的、强词夺理的、爱吹毛求疵的、令人厌烦的、多管闲事的 以及其他类似让你难堪的欺人者时 要勇敢地指明他们的行为之不合理处 并要板起面孔对他们说“你刚刚打断了我的话”、“你的歪理是根本行不通的”、“以你的逻辑推敲 地球就不是圆的了”等等。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它告诉别人 你对他们不合情理的行为感到厌恶。你表现地越平静 对那些试探你的人越是直言不讳 你处于软弱可欺地位上的时间就越少。

告诉人们 你有权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

不要去听从那些并非命令的命令 公休期间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出差办事也大可不必抱住别人的大件行李 而让他悠然自得地在前头漫步。违背自己意愿的出游、给婚礼凑分子、帮助买东西 等等 都不要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尽管去做 不要怕别人冷嘲热讽 实在忍无可忍时 你尽可平静地对他说 “这关你什么事?”

敢于说“不”

干脆地表明自己的否定态度 会使人立刻对你刮目相看。事实上 与那种遮遮掩掩、隐瞒自己真实感受和想法的态度相比 人们更尊重那种毫不含糊的回绝。同时 你也会从这种爽直的回答中 感到自信又回到自己的心中。欲言又止、支支吾吾的态度 只会给别人造成“误解”你意思的机会或空子。

不要为人所动 不要经常怀疑自己或感到内疚

如果别人对你的抗争行为表示出不满或因而生气时 你不要为之所动、立即后悔。一般来说 你过去教会了他怎样欺负你 此时他的情绪你还未必适应 你最需要的是站稳脚跟 静观后效。

记住 人们怎样对待你 最终都取决于你自己。软弱者突然出现的抗争行为 往往会使人们不知所措 此时如果你不能坚持 那么这就成了一场闹剧 这对你争取“解放”的行为 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并且今后会更难成功。

以前有人写过一本书 叫《学会说不》 能够学会说不 等于你有了抗争的意味 你也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更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奴性思维:没有人总是用鞭子赶着你前进

奴性是一种很坏的人性 所谓“奴性” 顾名思义 就是必须施以鞭策、惩处才会有所动作的特质。有这种特质的人 一般来说缺乏自律及自动自发的精神 必须在“外力”之下 才能进入秩序的状态。

被奴性控制就会失去自我

有一个瘦小的中学生 和另一个高大的中学生每天形影不离。在别人眼中 他们是一对铁哥们 是很好的伙伴。可是实际上 他们的友谊能维持 完全是这位瘦小的学生的奴性心理在作怪。

这位瘦小的中学生 总把自己看作是没有用的、没有出息的人 因此 他就需要这位高大的中学生和他在一起 只有这样 他才有安全感。

让人不解的是 他竟有那样的心理:他是那位高大中学生的附庸 他一切都得听高大中学生的。为此 他像个古代奴隶似的和高大中学生相处。他给高大中学生打饭、洗衣服 还给高大中学生抄作业、复习功课。高大中学生叫他干啥 他就干啥。别人看不惯 说几句 他会很不解 他说:

“我们这样 有什么不对吗?”

他是真的不理解别人的不满。他觉得 自己为高大的中学生做这做那 是应该的。

更有意思的是 一旦在某次测验中他的成绩超过了那位高大的中学生 他就会很惭愧 会整天整天地耷拉着脑袋 好像做了一件非常大的错事似的。

有人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愿意与人为奴 供人驱使 而且 表现得比自卑的人更为严重。这其实就是被奴性思维。

在生活中 总是有这样的人 喜欢仰人鼻息 看人眼色行事 以溜须拍马为能事。他根本没有自我意识 根本想不到自己也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这样的人 一旦失去别人的保护 一旦失去他的“主人” 就会一下子垮掉。

做生命的主宰 而不是奴隶

“老师让我去报名参加那个拼写竞赛。”13岁的安琪一回到家就告诉父母。

“太好了 你已经去报名了吗?”

“还没有呢。”

“为什么?宝贝。”父母奇怪地问。

“我有点害怕 台下可能会有许多人看着。”安琪很激动 她在家一向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 在学校平时也不爱多说话 但是学习成绩很好。

“我想你还是先报个名吧 你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不过这事儿你还是得自己决定。”父母离开了安琪的屋子。过了两天之后 学校老师打来电话 让安琪的父母说服安琪去报名参加拼写竞赛。

安琪回到家后 父母又跟她谈了话 父母对她说:“首先 我们并不是强迫你一定报名 这件事还是你来做决定 但是我们可以谈谈关于参加竞赛的利弊。参加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 锻炼自己的智力 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比赛赢了更好 没有得名次 也是很无关紧要的 我们不在乎。因为你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很有能力的孩子 这点并不需要用竞赛的名次来证明。”

父母又对她说:“老师打电话来说 他也很相信你的能力。我们对你的比赛结果都并不太关心 关心的只是你是不是想用这一次机会去锻炼自己。”

有这样开明的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安琪还是去报名了。

安琪的父母知道安琪很聪明 只是她太胆小了。她不敢想像如果自己站在台上面对那么的观众拼写单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的父母很想让安琪见一见世面 让她走向自己的生活 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还有 父母想让安琪通过这一机会来证明她自己的能力 也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胆量 发现自己的一些潜力 明白自己只是有些发怵 需要自己的父母给加油 同时 又能够消除掉非要得名次的压力。

安琪的父母对安琪充满了信心 但他们并不催促安琪 而是让她自己来作这一决定。

通过这件事安琪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勇气 而父母则很满意自己鼓励了安琪 使她没有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要驾驭命运 从近处说 要自主地选择学校 选择书本 选择朋友 选择服饰;从远处看 则要不被种种因素制约 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事业、爱情和大胆地追求崇高的精神。

你的一切成功 一切造就 完全决定于你自己。

你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 把握住目标 让目标似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你应该独立思考 有自己的主见 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你不应相信有救世主 不该信奉什么神仙或皇帝 你的品格、你的作为 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行为的产物 并不能靠其他什么东西来改变。

人若失去自己 是一种不幸;人若失去自主 则是人生最大的缺憾。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都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和特有的亮丽色彩。你应该果断地、毫不顾忌地向世人宣告并展示你的能力、你的风采、你的气度、你的才智。

驾驭你与生俱来的奴性

事实上 奴性与生俱来 只是程度有别。若深知自己的弱点 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因为他将在规则之下 知道何事可做 何事不可做 自己的行为便有了“秩序”。我们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奴性 或者是真的没有奴性的人。这种人什么都不怕 什么规则都对他产生不了作用 这种人不是自我毁灭 就是毁灭他人 是相当危险的!

化奴性为自谦

其实 奴性意识如果为我们所控制 是可以转化成一种有用的心理的。这种对我们有用的心理就是:自谦。

自谦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它来自于奴性心理 但与奴性心理有质的不同。奴性心理是一种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的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的人 会把自己交出去 会失去自我。而自谦意识呢 则不是。它虽然和奴性心理在外在表现上似乎有相似之处 但是 怀有自谦意识的人 是依然保持着自我的人。他没有成为某个人、某件事、某种理论的奴隶 他只是以谦恭的态度对待这些人和事。而谦恭的态度 对于一个人来说 其实是必须具有的态度 它与傲慢相对 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所以 我们不应该排除这种品质。

由此看来 对于我们身上的这种奴性 也就是奴性心理 我们首先要做的 不是驱除 而是思考。思考一下它和我们的关系 在两者的关系中 是它居于主动还是我们居于主动。

如果是它居于主动 也就是我们被它操纵、控制 那么 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驱除它;如果是我们居于主动 我们控制着它 那么 我们应该发扬这种心理中的自谦意识 而抑制自轻自贱的一面。

对于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喜欢仰人鼻息、看人眼色行事、以溜须拍马为能事的人 我们应该提醒他们:你们应该有自我意识 应该想到自己也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一个人要成功 更应该有独立意识。一切都要靠自己 只有你独立地去做了 你才会成功。

奴性心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识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因此 我们一定要做出努力 为保持一个真实的自主的自我而努力。只有不被奴性心理控制 并且控制了它 我们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幸福 获得事业上与生活上的成功。

树立自己的尊严

中国有句俗话:男儿膝下有黄金。现代社会是民主的社会 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作为人 都有与他人平等的权利。我们没必要看到别人有地位、有金钱就不自觉地软了自己的膝盖。缺乏自尊的人是可悲的。他们会因此而扭曲自己的性格 改变自己的正确看法 做出违心之举;他们会动辄迷失自己 任人驱使 他们会在权势者面前 唯唯诺诺、小心翼翼 给自己徒增苦恼。而更糟的是 他们自卑自贱的举动 换来的只能是让人瞧不起。奴性心理是一种自我折磨。

尊严就好比是一个人挺立着的脊梁 也是人活在世上最根本的支撑。如果一个人连尊严都丢失了 便也就失去“主心骨” 只能坍塌下来 成为一个爬行的“人” 在地上匐匍前行。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生而存在 每个人都应当懂得去维护这根本的立足资本。

逃避惩罚:要勇于为错误买单

逃避是一种消极的做法 它本身就代表一种懦弱。在成功的道路上 懦弱心理是一块绊脚石。有时 一个人表面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实则是因为骨子里的懦弱 没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没有承担责任的真诚。

逃避责罚的习惯是成功的绊脚石

那年冯兰刚从大学毕业 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时 公司的专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骤然寒冷的清晨 她关闭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 又稍微赖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间 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寒假日子。那一个清晨 她比平时迟了5分钟起床 可就是这区区5分钟却让她付出了代价。

当她匆忙奔到专车等候的地点时 已经7点过5分 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 她茫然若失 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

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 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告诉她那是老板的车 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向那车走去 在稍稍犹豫后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 并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

为老板开车的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司机 他从反光镜里已看她多时了 这时 他转过头来对她说:“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的运气真好。”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 她的老板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等老板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 她才告诉他说:“班车开走了 我想搭您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 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

老板愣了一下 但很快坚决地说:“不行 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请你下去!”她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 还因为在这之前 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种身份的。当时就凭这两条 以她过去的个性 定会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 而后拂袖而去。可是那一刻 她想起了迟到对她意味着什么 而且她那时非常看重这份工作。于是 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 变得从来没有过的软弱 她用近乎乞求的语气对老板说:“我会迟到的。”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老板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机 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委屈的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然后 她在绝望之余 为他们的不近人情 固执地与他们陷入了沉默的对抗。

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 她的老板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坐在车后座的她 目瞪口呆地看着有些年迈的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飞驰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颊流淌下来。

老司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时间长了 你就会了解他了。他其实也是为你好。”老司机给她说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也迟到过 那还是在公司创业阶段 “那天他一分钟也没有等我 也不要听我的解释。从那以后 我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说。

她默默地记下了老司机的话 悄悄地拭去泪水 下了车。那天她走出出租车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 上班的钟点正好敲响。她悄悄而有力地将自己的双手紧握在一起 心里第一次为自己充满了无法言语的感动 还有骄傲。

从这一天开始 她长大了许多。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 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 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 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 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 连表面的礼貌也不会做 常常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分。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误 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了 其实这也是你做人的一大损失。一个人的成功 需要具备的要素中有一条很重要 就是勇敢无畏。作为普通人 不要指望因祸得福、一举成名 如果总是生活在担忧惊恐中 一天到晚愁眉不展 看见这个心虚 看见那个害怕 那他的生活就会很累 也可能导致失败。

随时为自己准备一个废纸篓

据说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他的办公室的那天 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看 一张桌子或台子 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 对了 还要一个大废纸篓。”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可惜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爱因斯坦。成不了爱因斯坦的人于是养了一大批孩子 个个都叫错误。他们溺爱、包庇、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丢弃错误 我们才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永远不会褪色的光荣 一个人 必须培养和树立责任心 才有可能勇敢地承担责任 才有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否则会畏首畏尾 永远走不出黑暗。不论遇到什么问题 哪怕是面临失败 也不要灰心丧气 要勇敢地正视它 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方法。一旦问题解决了 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

任何一个人 朋友也好 爱人也好 老板也好 他们无一不喜欢与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相处、共事和生活。然而生活中却常常有推卸责任的事情发生。

如果我们能够诚实地承认 “我把自己变成了傻子” 我们可能还会快乐一些。最大的错误就是逃避和躲避。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重大的事情上接受生命的挑战 他就不可能有平和 不可能有快乐的感觉 同样 也不可能摆脱这些困扰。你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而你自己却无法将这个声音平息下来:“你缺少勇气 你没有勇气 你逃跑了 你是逃兵。”

与其受这种声音的困扰 还不如以普通的方式忍受不快。或者接受 或者不接受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

一个人可以用以下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对待生命:可以逃跑;可以游移不定;可以将其接受 随波逐流;还可以用信仰和目标紧紧抓住生命 超越生命。

只有不怕承认错误才能登上山顶

有一位香皂推销员 主动要求人家给他批评。当他一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 订单接得很少 他担心自己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 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 他会在街上走一走 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 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 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 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 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 直言无妨 请不必保留。”

他这个态度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

他后来升任高露洁公司的总裁 高露洁公司是现今最大的香皂公司。他就是立特先生。

那么 当我们受到批评时该怎么办?成功大师卡耐基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当你因为自己受到批评而生气的时候 先停下来说“等一等……我离所谓完美的程度还差得远吗?如果爱因斯坦承认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他都是错的 也许我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是错的 也许我该受到这样的批评 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 我倒应该表示感谢 并想办法由这里得到益处”。

要想不为批评而忧虑 请记住下面的规则。

“我们要留下自己干过的傻事记录 批评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的程度 让我们请别人给自己很坦白的、有用的、建设性的批评。”

不修边幅: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虽然对一个的人评价要看他自身的能力 而不是花哨的外表。但是 形象就犹如你的介绍信 你的内在气质必须通过它表现出来 好的形象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所以 重视外表 让它成为你最棒的介绍信。

邋遢的形象会让你失掉良机

松下幸之助在生意不顺之时理发 理发师望着头发凌乱的他 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你是松下公司的化身 却这样不重视衣冠 别人会怎么想?连你都邋遢的像个海盗 你的公司又会好到哪儿去?”

松下幸之助猛然醒悟:是啊 我的形象就是松下的一面镜子啊!岂能马虎?

从那以后 松下幸之助一改过去不重视形象的旧习惯 开始以身作则。同时也要求公司每一位员工都要注意自己的礼貌和仪表 并加强了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重视外表的松下幸之助不但自己信心倍增 全体员工良好、优雅得体的形象也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公司的业绩竟奇迹般地有了很大的改善 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著名企业 并跻身于世界500强前列。

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是不会吸引他人太多的注意力的。

衬衫领子污黑 皮鞋沾着泥点 西服皱皱巴巴 污迹斑斑 头发蓬乱 指甲里满是污垢。这个样子出现在公共场合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会失去自身的尊严。

任何人对这种满身不清洁的人都不会信任的 都不会留下一个好印象的。一个邋遢的人 只能给别人留下没有教养的印象 更会给人留下此人活得很糟糕的印象。

好仪表可以为你赢得信任

美国商人希尔在创业之始 就意识到服饰对人际交往与成功办事的作用。他清楚地认识到 商业社会中 一般人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判断对方的实力的 因此 他首先去拜访裁缝。靠着往日的信用 希尔订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 共花了275美元 而当时他的口袋里仅有不到1美元的零钱。

然后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领带、吊带等 而这时他的债务已经达到了675美元。

每天早上 他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 在同一个时间里、同一个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 希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 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 出版商开始主动与希尔搭话 并说:“你看来混得相当不错。”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希尔从事哪种行业。因为希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极有成就的气质 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 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好奇心 这正是希尔盼望发生的情况。

希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正在筹备一份新杂志 打算在近期内争取出版 杂志的名称为《希尔的黄金定律》。”

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日常印刷及发行的。也许 我也可以帮你的忙。”这正是希尔所等候的那一刻 而当他购买这些新衣服时 他心中已想到了这一刻 以及他们所站立的这块土地 几乎分毫不差。

这位出版商邀请希尔到他的俱乐部 和他共进午餐 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 已“说服”了希尔答应和他签合约 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希尔的杂志。希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发行《希尔的黄金定律》这本杂志所需要的资金至少在3万美元以上 而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漂亮衣服所创造的“幌子”上筹集来的。

穿着打扮 言行举止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根据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个人风度翩翩 俊逸潇洒 能产生使人乐于与之交往的魅力。所以 千万不要忽略了外表的重要性。花一点时间来照顾你的外表 让自己看起来神气清新 精神饱满 是你对自己应有的投资。

“你不可能仅仅因为打对了一条领带而获得某个职位 但你肯定会因戴错了领带而失去了一个职位。”这句话很朴实 也很经典。

一个清爽的人 总是让人感觉良好。清爽是一种礼貌 既是对自己的尊重 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塑造属于你自己的黄金形象

人也如产品 需要有黄金形象 辅佐自己的事业成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 你不能向这方面发展 可以向另一方面发展 只要凭借你的长处打造自己的黄金形象 你就一定会与众不同 超凡脱俗!

眼光敏锐的人能够从路过身边的人中指出哪些是成功者。因为成功者走路的姿势、一举一动都会流露出十分自信的样子。从他的气度上 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立自主、有自信和决心完成任何工作的人。一个人的自主、自信和决心是他万无一失的成功资本。同样 眼光敏锐的人也能随时随地看出谁是失败者。从走路的姿势和气质上 可以看出他缺乏自信力和决断力;从他的衣着和气势上可以看出他不学无术;而且他的一举一动也显露出他怯懦怕事、拖拖拉拉的性格。

要成功着装 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因时因地 注重场合

服装界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原则:TOP原则 就是要求服装仪表修饰因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所谓“TOP”分别是英语中Time Place 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字母 意思是时间、地点、场合。

1.仪表服饰随时间变化

这里的时间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二是指着装的人年龄、档次;三是指时间的差异。着装应根据一年四季更替所形成的气候条件、自然背景及其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影响 并考虑与自己的年龄、成熟度相和谐 同时亦应顺应不同时代对风尚、潮流的界定 选择与之相适宜并协调的着装、妆饰和发型。

2.仪表服饰随地点变化

地点在这里是指环境。当然穿衣戴帽要考虑是去哪里:繁华都市或是边远乡村;豪华宾馆或海边小屋;晚宴舞厅或是保龄球馆……此时的人、服饰、环境须保持和谐相称 否则环境会对你形成排斥 使你在这个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甚至滑稽可笑。做工精细、色彩中性的职业套裙在办公室里显得端庄而干净 出现在晚会的舞场上就会令人别扭——裹紧的筒裙甚至没法让你旋转。所以 应尽量使仪表服饰与环境氛围融洽协调 从而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3.仪表服饰随场合变化

这里的场合指的是特定内容下的对象及气氛。上班或居家 喜事或丧事 商务谈判还是交际约会等等 都有不同的形式、目的和与之相配的着装要求及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仪表服饰的整体效果只有合乎所处的这些特定场合及对象 并与其融洽和谐 同时合乎礼仪常规 才会使交际对象感觉到你的礼貌、诚意、教养和情趣 并在一开始就对你产生好感。

体现个性

许多年轻人误以为“穿着得体”就一定是指要穿贵重的衣服。这种观点与完全忽视穿着同样是错误的。他们把本该花在头脑和心灵修养上的时间用在了梳妆打扮上。他们老是在盘算该怎样用微薄的收入来买昂贵的帽子、领带或是大衣。如果他们买不起渴望得到的东西 就会买便宜的赝品来代替 结果他们的穿着会显得很可笑。

那么 该如何穿衣打扮呢?什么样的衣装才是高雅的、悦目的?怎样才能在有限的金钱和精力的条件下最大化地穿出赏心悦目的效果呢?答案就是:个性化着装!

俗话说:“有人创造流行 有人跟从流行。”因为有众多的人迷信流行因而使一些个性化的创意最终成为大众时尚。

可是我们看到的服装市场 总是千篇一律、式样雷同 别人都已穿滥的款式照样是你模仿的对象 结果衣橱里堆满了从流行到背时的大堆服装 外出时不知选哪一款为好。

服装中真正的品位就是个性化。从经典名牌到现代品牌 没有一个服装品牌不声明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夏奈尔”的女性化、“圣诺朗”的经典贵族气、“兰冠”的时尚高贵、“皮尔?卡丹”的日趋平民化 还有新近国内服装“逸飞”品牌的诗意灵动及创意等等。各路服装品牌都在培养出一大批追随者 其本质是崇尚它的个性设计 穿上这样的服装能折射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审美品位。

个性化是着装的最高境界 有个性追求的着装人 透过小小的服饰传递的其实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理解和渴望。人们通过对不同风格 不同面料、款式、色彩和造型的服饰选择 在心中为自己设计创造着一个模式 这种模式一定是他心仪已久或是渴望拥有的。如果这种创造能不囿于流行、不盲从于时尚 且能发展于、领先于大众认可的形式 那么个性化的小创意反而能领导流行 有个性的着装者会成为真正的时尚主人。

让我们了解自己 在服饰打扮中用些小技巧、小构思、小意外 去追求那份惟我独有的个性之美 成为别人钦羡、模仿的对象。

羞怯自闭:玫瑰不要在角落里绽放

害羞是一种痛苦。它是一个令人麻烦的东西 使我们变得懦弱、不安、不快。我们会感觉自己很愚蠢 像一只被观赏玩弄的动物一样。但是 害羞是可以克服的。当然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否则我们就会发展到一个极端 这是更可怕的 尤其是对别人来说。

害羞心理使你作茧自缚

你碰见陌生人时觉得害羞吗?当你问人问题时 觉得害羞吗?如果你必须坐在讲台上演说 你会害羞吗?如果你见到一位大人物 就开始觉得难为情 你会想:“他是那么重要、那么有名 而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害羞是一种难以描绘的情感屏障 是人人都能触及的精神茧壳。而人往往又在这种心理的网罗下 作茧自缚 所以 要破茧成蝶 就要打破束缚 勇敢地面对生活。

如果你不太容易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即使只是假想自己在宴会里会碰到陌生人——你就可能有点害羞了。就像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样 你总是有点害怕见到陌生人——甚至连你已经认识的人也怕见到。你最害怕的情况可能是参加宴会 也可能是其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场合 譬如应征工作进行面谈 或拜见未来的岳父母。或许 你常会因为害羞而变得退却。或者 你发现一个很吸引人的异性 却不知道怎么接近他或她。或许 你不敢去看医生或理发 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你的情况和要求。

“真的 我本应该非常快乐。”一位女孩曾经这样说道 “但是 我却并不快乐。一种可怕的害羞使我每次发现他看着我的时候都会羞红了脸。我该怎样做呢?”

马克?吐温说 人类是唯一会害羞的动物 人类有时也需要害羞一点。可是 人们却不应该在正常行事的过程中害羞 但同时也不应该在一个连动物都会害羞的场合下无动于衷。

只有打开心灵的窗 阳光才能进来

有兄弟二人 年龄不过四、五岁 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 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 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 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 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 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 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 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 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 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 阳光自然会进来 何必去扫呢?”

只要把窗户打开 阳光自然会进来 何必去扫呢?这位母亲说的对。把封闭的心门敞开 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别让羞怯害得你狼狈不堪

有专家认为 害羞心理并不都是消极的 适度的害羞心理是维护人们自尊自重的重要条件。有人调查表明 害羞的人能体谅人 比较可靠 容易成为知心朋友 他们对爱情比较忠诚 保持自己的贞操。女性适度的害羞 可以使之更显得温柔和富有魅力。一个害羞的女大学生对潇洒的男子来说 其吸引力可超过一个漂亮的交际花。当然 这里讲的是“适度” 如过于害羞 那就成了心理障碍。

我们如何才能控制自己害羞的情绪呢?

多和他人接触

有位名人说过:“害羞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现象。”通常情况下 是人就知道害羞。这种内心不安、惶恐的表现 是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焦虑现象 但如果这种焦虑持久而严重地干扰了人的正常生活 则成为一种心理病态——社交焦虑症。西方国家资料调查显示 社交焦虑症终身患病率为10%~13%。最近 美国出现了关于害羞普遍性的报告:年轻人都被电子产品包围着 他们长时间独自一个人看电视、打游戏、网上冲浪和发电子邮件 由此产生了社会隔离 减少了与人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过度使用网络会使人们感到孤独、隔离和更加害羞。

所以 要从根本上克服害羞心理 首先要减少独自进行的活动 多和他人接触 多交朋友。

消除焦虑和警惕情绪

为了寻找人害羞的原因 意大利米兰圣拉菲尔大学的马可?巴特格里亚博士找了49名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他让小学生们回答调查问卷 然后用人们接受的害羞等级给他们评级。他向小学生们展示一系列的图画 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他要求小学生们识别这些脸。害羞程度较高的小学生 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此外 根据脑电图记录的大脑活动情况 巴特格里亚发现 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 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 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跃。他得出结论:社交活动时 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 而害羞的孩子很可能在阅读表情方面存在困难。因为无法依赖这些情绪暗示 所以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 就会变得很警惕很焦虑。“而这种能力正是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巴特格里亚说。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加百利教授也进行了相似的调查 但他研究得更深入。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些成年人。实验过程中 他不仅出示表情图片 还会展示一些容易使人产生恐惧的场景 比如车祸现场等。他发现 那些害羞的人对此类场景的反应 与其他研究对象相比没有两样。

精神病学家戴维德?西汉教授认为:“害羞属社交焦虑症 它的症结在于怕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而招致羞辱。”他把害羞的原因归结为大脑中负责负面情绪的区域对陌生情况的反应过度。不过 新的研究表明 容易害羞的人的大脑皮层 对外界的所有刺激的反应 都比外向的人更加敏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展心理学家阿曼达?盖耶领导下的研究者、儿童精神病学家莫妮克?厄恩斯特说:“迄今为止 人们认为羞涩往往会导致人避开社交场景 我们的研究是让大家知道 在羞涩的人的大脑中 与犒赏系统有关的区域的活动更加强烈。”

学会拒绝

对于许多人来说 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当别人对他们提出要求时 他们不好意思张口说“不” 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 造成两个人的关系疏远。但是有时如果答应别人的要求 自己又确实有难处 或者自己会丧失许多东西。许多人在面对这种矛盾时都十分苦恼 不知该怎么办。

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 而当别人央求你 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 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 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 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 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了。但是 如果你仔细斟酌、权衡一下 觉得答应对方的要求将给自己或其他人带来伤害 那么 你就应该当机立断予以拒绝 绝不要为了面子上过得去 或不让别人扫兴而做违心的事。为自己拒绝别人找出理由 勇敢地迈出这道心理的坎。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学会说‘不’吧 那样你的生活将会好得多。”而且 巧妙地拒绝他人能显示出你对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学会说“不” 才能赢得真正的交流、理解。

难以拒绝者的心理都有这样一道障碍 担心由此伤害了彼此的友谊 于是经常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 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 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诚然 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 尤其是主动地帮忙更会受到欢迎。但是 如果你是被某种心理的压力所迫 对一切都点头答应 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 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 害怕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 希望别人对你感恩 有朝一日得到报答 等等。懂得珍惜时间 就应该学会说“不”。

总之 只要聪明人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 就会考虑说“不” 除非因此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招摇过市:出风头不等于出头

一个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 如果不顾一切地逞能 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脱离群众 成为孤家寡人。这类人可能会轰轰烈烈于—时 却总是凄凄切切于最后。

处处逞能就是在为自己到处设陷阱

卡耐基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有过失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某一天晚上 他在伦敦参加一场宴会。宴席中 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 并引用了一句话:“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说 他所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他错了 ”卡耐基回忆说 “为了表现优越感 我很讨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我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 于是我俩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 在桌下踢了我一下 然后说:‘威尔 你错了 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 我对葛孟说:‘法兰克 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 当然 ’他回答 ‘《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 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你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卡耐基谨记了这个教训。卡耐基早年是个积重难返的杠子头 小时候 他和哥哥曾为天底下任何事物而抬杠。进入大学 他又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 也经常参加辩论比赛。他曾一度想写—本这方面的书 他听过、看过、参加过数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 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 就是避免争论 要像躲避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青年人由于血气方刚 遇事容易冲动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在乎面子而逞强显能 往往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 给走向成功设下陷阱。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有的人很能干 但是 总是要求自己不要过分出头露面 不要逞能 什么事情都悠着点干。

另一种就是瞎逞能 根本不了解自己力量的程度 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 喜欢逞能 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 甚至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 加之经历少 受挫折少 很少考虑后果。

前一种人那样做自有他的道理 当一个能人单枪匹马往前闯而不顾及左右邻舍的情绪时 他(她)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一大堆的麻烦。

的确 一个人 活在世上 总想干一番事业 总想将自己的抱负付之实现 因而有时卖弄一点自己的知识 炫耀一点自己的才能 偶尔逞能 偶尔露一点“峥嵘”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如果一个人恣意地放任自我 恣意地逞能 恣意地逞强 那就万万不可了。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逞强 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只有自己才行 其他人统统不行的感觉。他就可能成为一名目中无人、藐视一切权威、藐视一切规则的人 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孤立自我 脱离群众。

另外 如果一个人无论是在大事或小事 公事或私事 国事或家事等方面过于逞能、逞强 处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话 这就意味着他在无形之中从许多方面都“剥夺”了其他人施展才华、能力的机会 也就增加了他与其他人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自己会处处碰壁和受阻 处于众矢之的的重围之中。落个“大胆傲慢的人常为生活的不幸所打倒”的下场。

还有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逞强 就会变得对什么都想插一杠 什么都想大包大揽。而事实上呢 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很有限的 如果揽过来 反而办不成事 则会大大地降低你的人格力量。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逞强 那么 他就会对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 好高骛远、不自量力 经常口出狂言 小事不肯做 大事做不来 变得虚荣心极强。要知道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顺风船 一旦在船的航行过程中发生搁浅、触礁甚至翻船之类的情况 他就会比一般人更难于接受现实对自己的惩罚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失望、灰心、沮丧、意志衰退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等。

所以 一个人不能瞎逞能、逞强。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 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 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 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 我见过他们的画帧 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 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 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 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 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 就是爱品茗饮茶 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 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 铺开宣纸 寥寥数笔 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 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 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 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 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 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 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 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 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 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 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 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 是因为身处低下 方能成为百谷之王。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 首先要摒弃自负和张狂 要懂得谦虚地向他人学习。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有一句俗语是“枪打出头鸟” 喜欢出风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青少年阶段 正是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时期 不要以为自己非常出色 时时想表现自己。要养成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的良好作风。

国王乘船顺着长江游览 兴致所至 停船上岸 登上一座猴山。众多猴子见了国王一行 都十分害怕地逃避 跑到荆棘丛中去了。唯有一只猴子 从容地在树上跳来跳去 在国王一干人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国王操起弓箭来射它 它能敏捷地接住飞来的箭矢。国王大怒 命令随从们一齐射箭。那只猴子被射了下来死了。

国王回过头来 对他的侍者说:“这只猴子呀 自恃它的身手灵巧 行动敏捷 来对我表示藐视 走上死路 是自己找的。你们不要对人表现出骄傲的神色来啊。”

如何才能克服逞能的习惯 做一个谦虚而又谨慎的人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思而行

对任何事情采取冷静的态度 三思而行 不靠冲动 不靠激情 不为情绪所支配。

尊重别人

做事不能单枪匹马 要学会尊重人。不仅尊重领导 也要尊重群众 尤其是尊重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人。重要的事、事关全局的事 要与周围的人商量 认真地请教周围的人。

做事谦虚

要谦虚 不要傲视—切 切莫在自己说话、办事时流露出看不起他人 只有自己才行的情绪。

为他人着想

切忌只干那些“有利可图的事” 而对那些无名无利的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低调

不要做了一点好事就感到了不起 就四处张扬 唯恐他人不知道。要记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 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依赖性强:自立才能有所作为

求人不如求自己。如果你不想失败 不想做他人耻笑的“半个人” 就打消你心中“依赖他人生存”的念头吧 给自己找个职业 让自己独立起来。只有这样 你才会真正地体会到自身价值 才会感到无比幸福。

不断索取的人生是乞丐

有两个人死后来到了阴曹地府 阎王查看过功德簿后说:“你俩前世未作大恶 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和索取的人。也就是说 一个人必须过不断付出、给予的人生 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甲暗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 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见此情景 别无选择 就表示甘愿过不断付出、给予的人生。

结果 甲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投胎转世后 成了一个乞丐 每天都在索取和接受。而乙呢 因为选择过付出、给予的人生 转世后 变成了一个富人 每天都在给予和付出。

精彩的人生是奉献和付出的人生 只有乞丐才会去不断的索取。世间绝没有无付出的回报 也绝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一个人付出的多少 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

锯掉习惯依靠的“椅背”

著名的麦当劳公司 有一段时间曾出现严重亏损。为找出问题 总经理克罗克每天都在公司里反省。慢慢地 他发现了问题所在。

他发现 公司各部门的主管 总是坐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挥部属 很少站起来说话。于是 克罗克立即找来工匠 将所有经理级以上员工的坐椅靠背全都锯掉 逼得这些主管们得经常站起来。

当然 这个动作引起反抗的声浪 他们对克罗克产生不满 每个人都在背后怒骂他。不过 慢慢地 他们终于体悟出总经理的苦心。

因为 在椅背被锯掉后 人们的惰性也不见了。他们离开椅背 走进基层 开始调查并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正因为主管层级的带动 全体员工也积极地工作起来 使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转亏为盈。

因为惰性消失 人们的活力与创造力被激发出来 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规律 不仅适用于公司 更是青少年生活中必备的奋斗精神。

其实 每个人都有一把“椅背”可以倚靠 虽然那也是我们前进的助力 但是 因为自恃美貌、学识、人缘、机遇与祖荫 很多人反而经常在这些平顺中迷失 让优势成了弱势;因为太过安逸的生活 让人慢慢失去唾手可得的宝座。

别再习惯依赖 如果你伸手向长辈要糖时 他们总是立刻给你的话 小心他们其实是在耽误你 想把你锁在身边一辈子 让你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一个真心期望你成功的长者或智者 只会放手让我们去尝试;你跌倒时 他不会拉你一把 但是会告诉你 如何让自己再站起来。

像动画片《狮子王》的故事 也是富含“锯掉椅背”的深刻涵意。

狮王辛巴在很小的时候 父王便死于叔父的篡位阴谋;在失去父爱和王位这两个“椅背”后 辛巴靠着自己的力量 反而获得超凡的生存能力 最后不仅除掉仇敌 更登上狮王的宝座。

真正可以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 因为马车速度很快 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 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 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 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 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 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 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 跌倒、爬起来、奔跑 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 没人会去扶你的。”

1997年 75位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老科学家 问他:“您是在哪所大学、在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科学家回答他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很奇怪 在幼儿园里能学到什么重要的东西呢?老科学家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做事要坚持到底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 要仔细观察四周的大自然。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在幼年时期 这位科学家获得的终生难忘的东西不光是知识 还学会了如何做人与做事及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而这才是最使他受益无穷的。

环顾四周 不难发现 有许多无亲友扶助、从贫困地区走出的人 获得了重要的地位 有了让人羡慕的生活 而他们的成功足以使那些家境富裕、关系无限却“默默无闻”的青年自惭形秽。

当然 外界的扶助、有所依靠 有时也是一种幸福。毕竟依赖他人 靠着家人来生活 跟随他人 靠着人家来策划 比自己动手、动脑去谋生、策划来得轻松。不可否认的是 “依赖心理”带给人们的弊远大于利。

有俗语说:“一生依赖他人的人 只能算半个人。”

真可谓是一针见血的评断!

不难想像“半个人” 无论从智力还是体力上 都是敌不过“全人”的。

有一个人 遇上了难事 就去庙里求菩萨。她跪拜在菩萨像面前 忽然发现旁边跪着一个人 非常眼熟 正是菩萨。

她不禁问:“你这是……”

菩萨笑着说:“我这是自己求自己啊。”

求人不如求自己。如果你不想失败 不想做他人耻笑的“半个人” 就打消你心中“依赖他人生存”的念头吧 给自己找个职业 让自己独立起来。只有这样 你才会真正地体会到自身价值 才会感到无比幸福。如果你不丢弃这种可怜的想法 即使你怀有雄心和自信力 也未必会发挥出所有的能力 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说 供给你金钱 让你依靠的人 并不是你的好朋友 惟有鼓励你独立的人 才是你真正的好朋友。人 要靠自己活着 而且必须靠自己活着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尽力达到理应达到的自立水平 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立精神。这是当代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基础 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 因为缺乏独立自主个性和自立能力的人 连自己都管不了 还能谈发展成功吗?

陶行知告诉我们 “淌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汉。”

做事拖沓:马上行动是成功的秘诀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 但我却没有那么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那笔生意 早就发财了!”一个好创意胎死腹中 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 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 当然就有可能带来无限的满足。

拖延的习惯让你远离成功

在一次行动研习会上 主讲师做了一个活动。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大家必须用心投入 并且采取行动。”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 他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人民币。”他说了几次 但很久没有人行动 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 但仍然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老师和那一张人民币 不敢行动。那位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 要参与 要行动。”他才采取行动。他终于换回了那100元 顷刻赚了50元。

最后 主讲师说:“凡事马上行动 立刻行动 你的人生才会不一样。”

有个落拓不得志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 而且他的祷告词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 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 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 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 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 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 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到了最后一次 他跪着重复他的祈祷:“我的上帝 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 让我解决所有困难 我愿奉献终身 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 圣坛上空发出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 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对呀 你要中奖 总得先去买张彩票 总得先付出行动 才能收获结果。

因此 如果想取得成功 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人生总有许多理想和憧憬 假使一个人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 将一切理想都实现 将一切计划都执行 则你事业上的成就 真不知会怎样的宏大;你的生命 也不知要怎样的伟大!

然而 总是有很多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 有理想而不去实现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 最终使各种憧憬、理想、计划破灭。

记住:切实实施你的创意 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创意有多好 除非真正身体力行 否则 永远没有收获。

诗人约翰?弥尔顿曾说:“只是站立等待的人也能有所得。”这句话也许相当诚恳而值得深思。但是 生命中真正的财富往往属于那些能以积极行动寻求的人。成功不会由挂着皇家徽章的铜管乐队伴随着行军而来 它往往属于长期艰苦努力工作的人。

采取主动 就能创造自己的机会。缜密思虑下策划的行动 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你可以用尽各种方法 告诉全世界 你有多么优秀 但是你必须通过行动证明。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成就 你应该先付诸行动 让人由行动中认清你的成就。

不要等待“时来运转” 也不要由于等不到而觉得恼火和委屈 要从小事做起 要用行动争取胜利。

记住 立即行动!

立即行动!可以应用在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各个方面 帮助你做自己应该做却不想做的事情 对不愉快的工作不再拖延 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 实现梦想。

要记住:效率就是一切

上企业管理课程时 经常需要分组做报告。詹姆森这组有一个完美主义的信徒兼“工作狂”的成员 从此大家便展开了痛苦的合作过程!

他们组做的东西 他几乎从没有满意过 总要带回家去“加工”一番。开始 大家都对他这种态度颇不理解 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他以为他是天才还是超人?”久而久之 大家对于自己所写的部分 已经处“变”不惊了;还有些人干脆连写都不想写 全都丢给那个“工作狂”去做。

直到要开始准备口头报告时 大家才发现有点不对劲 怎么我们的报告还没写完呢?问那个“工作狂” 他说:“我觉得第一部分还不够好 还需要做一些修改。”全组人员一听到他还徘徊在“第一部分”的时候 吓得当场一致决定下课后一起完成这份报告。虽然按时完成了 却是5个人熬了三天三夜才赶出来的。人怎样且不去谈 由于是赶工的产物 报告质量当然无法保证。回想起来 那真是少见的“团结”而令人“感动”场面。但谁也不想被视为这样的典型人物!

效率就是一切。在今天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 学习或工作没有效率的人必将被淘汰。要想立足于这个竞争的社会 必须重视效率。

有些人工作起来非常繁忙 似乎有许多事情要做 却往往顾此失彼 缺乏成效。因此 效率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例如 掌握了优先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活动上的技巧 可以使工作更有效率。

糟糕的是 许多人却试图通过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 完成更多的工作 但那是没有用的。工作不是固体 它像是一种气体 会自动膨胀 并填满多余的时间。因此 时间管理专家并不鼓励你为解决时间问题而延长工作时间。例如 一个计划到下班时还没写完 也许你会自然地对自己说:“我会在晚上把它写完。”因为你把晚上当作了白天的延伸。这不仅影响家庭和社会生活 还降低工作效率 你成了整个事件中惟一的受害者。

一位著名科学家说:“无头绪地、盲目地工作 往往效率很低。正确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活动 首先就意味着准确地计算和支配时间。”然而 很多人却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急事 他们每天都在处理危机 四处救火。每天下来 他们总是身心疲惫不堪 但并没有干成几件要事。

为了“救火” 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处理该处理的问题 去思考最应该思考的要事。不是他们不想做要事 而是他们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掉了 以至到最后不得不办时 早已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如此日复一日地恶性循环 让自己像一个“危机管理人”那样 完全被大小事务控制住了 由此失去了驾驭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性。

总之 如果繁杂的工作使你感觉厌倦不已 你就应该适时适量减少你的工作量 只要你确信这样做可以使你心情更为放松愉悦 相信必然会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效率。有人观察 人体的精神状态一般在上午8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最佳。最佳状态持续两小时左右各有一次回落。如能利用这种起落变化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潜能 既能保持大脑良好的活动状态 又能增进健康 但是 真正做到是不那么容易的。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 不管工作多忙 任务多重 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留出一定“喘息”时间。比如 阅读、写作一小时后 最好休息片刻。最长连续写作、阅读时间也不要超过两小时 否则 不仅工作效率不高 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疲劳。此外 做实验、开会、作报告也最好中间安排一下休息 到室外活动活动 再继续进行。看起来占用一定时间 但从总体来看 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

成功的秘诀在于开始着手

沙莉?柏格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开始着手。”成功其实很简单 只要你立即行动起来 着手去做。不开始行动 总是拖延 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就。拖延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 它会使人终日懒散而无所事事。很多年轻人 恐惧困难 懒于行动 把事情一托再托 最终后果是: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要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今日事 今日毕。

马克思50岁时想用英文写文章 他立刻就把想法付诸于行动。几个月后 他不仅用英文发表文章 还用英语和人们交谈。而他的一个年轻的朋友当时才三十岁 他发誓要学习作画 但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属于他的日子还很多 这个愿望一直被搁浅。看到马克思50岁时才从头学英语还为时不晚 他便决定像马克思一样 50岁再开始学习画画。不幸的是 他42岁那年 因为一次车祸而丧生了 他的愿望就这样跟随他到了天堂。

我们应该像马克思一样 养成今日事 今日毕的好习惯 否则无法成就大事。把握住现在的瞬间 从现在开始做起 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富有天才、能力和魅力。有些年轻人总喜欢找各种借口拖延 比如说 现在我的情绪不好 等心情好了再去做也不迟;现在我没有时间 等时间富裕了再去完成这件事;这件事不太容易完成 还是先放一放吧。殊不知 时间和机会一闪即逝。当你真的下定决心开始做某事时 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年轻人更容易成为空洞的幻想者 他们幻想着美好的未来 却不愿采取任何行动 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愿“亮剑” 结果只能是被空想所毁灭。

1492年 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后 出席了一个盛大的欢庆宴会。席间 有个年轻的绅士不懈地说:“我看这事算不了什么 你不过是坐船一直往西走 碰上了一块新大陆而已。任何人乘船一直西行 都会有这个发现的。”哥伦布从桌上拿起一个煮熟的鸡蛋 对年轻的人说:“你来试试 让它小头朝下立在桌子上。”绅士坐在那里想了好久 最后说:“这不大可能 你这是在难为我。”哥伦布接过来 尖头朝下轻轻一磕 鸡蛋稳稳地立住了。绅士大叫起来:“你把鸡蛋弄破了 这怎么能算!”哥伦布说:“你和我的差别正在这里 你不懈于行动 我敢于行动。不行动的人永远发现不了美洲大陆。”

可见 成功始于心动 成于行动。一个只懂得坐在云端想入非非而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的人 是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的。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贪图享受:人生真正的乐趣在于奋斗

人生的真正乐趣不在享受中 而在奋斗的过程中。一个只知道享受的人 实际上是不具有享受的资本的。作为青少年 更不应该把享受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因为贪图享受的心理会使人堕落。

贪图享受的人生观使人堕落

深山里有两块石头 第一块石头对第二块石头说:

“去经历路途的艰险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 能够搏一博 不枉来世一遭。”

“不 何苦呢 ”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 “安坐高处一览众山小 周围花团锦簇 谁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 再说那路途的艰险磨难会让我粉身碎骨的!”

于是 第一块石头随山溪滚涌而下 历尽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 它依然义无反顾执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块石头讥讽地笑了 它在高山享受着安逸和幸福 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抒怀 享受着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景观。

许多年以后 饱经风霜、历尽尘世之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葩 被千万人赞美称颂 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第二块石头知道后 有些后悔当初 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 然后得到像第一块石头拥有的那种成功和高贵 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 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 还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便又退缩了。

一天 人们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艺的奇葩 准备为它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 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 他们来到高山上 把第二块石头粉了身碎了骨 给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第一块石头 选择了艰难坎坷 懂得放弃享乐 所以它成了珍品 成了石世的奇葩;而第二块石头 不仅最后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且成了废物。

贪图享受 你就会像第二块石头那样 没有什么前途。青少年处在人生起点 只要选择奋斗 不贪图享受 就能成就美好人生。一开始就选择享受的人和一开始就执著奔波、承受千锤百炼的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后者成了珍品 前者成了废料。

肯奋斗的人才会有收获

小蚂蚁趁着农民丰收的时候 忙碌着把洒落在田地里的谷子搬运到干燥的地面 晒干了存储到粮仓里。蝉每天都在树阴下歇息 叫道:“热啊!热啊!蚂蚁小弟你不怕热吗?”

“如果现在不劳动 恐怕到时候我就要受穷挨饿了!”蚂蚁仍然不停地搬运粮食。

秋天很快过去了 冬天就要来临了。蚂蚁正打算钻进自己温暖的小窝 饥肠辘辘的蝉有气无力地叫道:“蚂蚁老弟 你借给我一点吃的吧!”

蚂蚁问:“夏天和秋天那么长 那个时候你为什么不搜集食物呢?现在还来得及啊!”

“天气太热 我不想去 再说我每天都要练歌 哪有时间啊!要是有人能为我劳动就好了。”蝉回答说。

“就算有人甘愿为你寻找食物 你又拿什么付给别人当报酬呢?你什么都没有 因为你从来不劳动。我知道 不劳动的人没有任何偿还能力 对不起 我的粮食刚刚够吃 你还是自己去找吧!”说完 蚂蚁就关上了大门。

动物精灵说的好 不劳动的人没有任何偿还能力。有着获取财富的大好时机却贪图享受 等到山穷水尽时还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这就是低级动物。

不能把安逸和快乐当作生活的最终目的

相传中国古时候在北方的某大湖中有一个小岛 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平时 老渔翁摇船在湖中捕鱼 他的妻子则在岛上养鸡喂鸭 除了买些油盐 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 有一群天鹅来到岛上 它们从很遥远的北方飞来 准备飞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外来客 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那么多年 并没有谁曾经来岛上拜访过他们。

渔翁夫妇为了表达他们的喜悦 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 于是这群天鹅逐渐就与这对老夫妇熟悉起来。在岛上 它们不仅大摇大摆的走来走去 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 它们还随船而行 嬉戏左右。冬天来了 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 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 晚上在小岛上栖息。湖面封冻 它们无法继续获得食物 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里取暖 并且给它们喂食 这种关怀与照顾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 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每年冬天 这对老夫妇都同样不厌其烦的照顾着这群天鹅。终于有一天 他们老了 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 不过它们不是飞向南方 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 而在于质量。因此 不要总是贪图享受 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 你的人生才不算虚度。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贪图享受的习惯 要改变它也不是很难 只要你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就可以远离享受的欲望。!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牧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牧之并收藏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最新章节第六辑 打破禁锢头脑的枷锁 创造天才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