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就业选择满意度、毕业选择与最初打算之间的一致性的三个因素。

(1)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确程度

(2)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的时间

(3)最佳的发展通道方向

从表1—4可以看出 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不仅影响职场人士的就业选择满意度、毕业选择与最初打算之间的一致性 还有助于能尽早实现打工皇帝的目标 这与职业生涯机构的调查结果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可以肯定地说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立志成为打工皇帝的职场人士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其实 职业生涯规划很简单地说 就是职场人士在根据自身的条件制订一个职业目标后 在实际的工作中自己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过程 这就要求职场人士在职业规划时 必须着重未来的职业发展 而不是在意当下工作的薪水高低。

可能有读者会问 既然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如此重要 那么我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呢?在很多场合 特别是我在给企业做内训时 很多企业员工都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 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得知。

对此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撰文指出:“目标之所以有用 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

从这个专家的观点中不难发现 职场人士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 才能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这个职业目标。然而 很多公司中 一些员工得过且过。其实 他们就是因为缺乏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士来说 职业规划不仅要科学合理 而且还应该尽早来设计。当进入大学学习时 我们就应该考虑职业规划了。事实证明 从大学一年级到毕业之前就应把职业规划好 这段时间其实是最为理想的时间阶段。因此 在规划职业生涯时 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 必须充分考虑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从而制订得更加科学合理。一般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生涯设计的六个步骤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对于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必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充分地做好自我评估 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弄清楚自己最想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应该干什么工作。

(2)确立目标 在设计职业生涯时 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目标 这是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关键步骤。科学合理的目标主要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在确立短期目标时 必须更具体 它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确立长远目标时要尽可能地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 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

(3)社会环境评价 在设计职业生涯时 职场人士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 评估社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分析社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 把握社会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 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从而更好地设计职业生涯。

(4)职业定位 在设计职业生涯时 应充分重视职业定位 在制订职业定位时应注意:(1)依据客观现实 考虑职场人士与社会、组织的关系;(2)通过比较鉴别 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 从而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3)懂得扬长避短 绝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4)审时度势 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 不能固执己见 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也需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具体的行为措施 这样的职业目标永远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方案而已。因此 制订周详的行动方案 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 职场人士只能在实施中去检验 当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时 必须及时诊断 找出相应对策 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从表1—5可以看出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流程中 只有正确的、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才是最为核心的环节 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偏差或者做得不到位 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较大的问题。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谈起。

大学本科毕业的洪小姐 尽管所学的是当时非常热门的商务管理专业 但是由于洪小姐所读的大学并不是重点大学 毕业后没有多久 洪小姐没有过多考虑就开始在一家小型企业做了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负责该公司认证书的管理以及日常的会务接待等较为琐碎的工作。

一年后 琐碎重复的工作使得洪小姐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起来 最让洪小姐不看好的还是该公司发展前景。洪小姐觉得自己在这一年中 该学的工作经验已经都学到了 没什么留恋的了。

在权衡利弊后 洪小姐决定离职 通过家人的关系 她跳槽到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台资公司做行政助理。

但是 洪小姐在这家台资公司工作了两年多后 依然还是行政助理的职位 职业发展毫无起色。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 洪小姐有时还指望着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可是两年过去了 还是没有爬上去。这让洪小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对工作也没有了以前的热情。于是 心灰意冷的她向这家台资公司提出了辞职要求。

面对逝去的三年多光景 洪小姐静下心来 反思自己的跳槽经历。她发现自己每次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工作 而这些工作 都是自己不喜欢的。

然而 可怕的是 三年多了 洪小姐如今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何种工作 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她自己一时也说不清。

洪小姐认为 她自己所学的商务管理专业在自己从事过的行政工作中用处不大。基于自己三年的行政工作经历 洪小姐又觉得自己可以从事人事方面的工作。她认为只要公司大 自己就有发展的空间。

于是洪小姐给很多大公司投递了简历 等了一个多月 结果杳无音信。几经周折依然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洪小姐不禁郁闷了 内心充满挫败感 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充满疑惑。

在本案例中 洪小姐犯了很多职场人士都容易犯的一个典型错误 那就是没有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表1—5中 第一个步骤就是自我评价 然后根据自身条件 制订合理、科学的目标。在本案例中 洪小姐从来就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认真的自我评价 然后依据自我评价来制订目标。

如果缺乏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即使有职业规划 也会像洪小姐一样出现职业定位不准的现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洪小姐没有正确地了解过自己 同样也没有客观评估并挖掘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甚至都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工作。洪小姐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 而且这种职业定位不清楚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步走错 全盘皆输。对此 业内专家认为 洪小姐在职业意识上存在三大问题:

洪小姐职业意识存在的三个问题

洪小姐的盲目就业导致了职业倦怠感的快速产生

主要是由于洪小姐在毕业时急于找到工作。

(1)盲目就业导致了职业倦怠感 洪小姐所读的大学并不是重点大学有关。这就为洪小姐没有为自己规划好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又没有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做了铺垫 致使洪小姐工作无趣 对工作缺乏动力和自信。

(2)强烈的跳槽欲望源自于目前工作已经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在知名的台资公司工作了两年多 洪小姐自身的强烈跳槽欲望源于工作岗位已经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在洪小姐的工作履历中 连续三年行政工作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都不能令洪小姐满意 工作条件的欠缺和工作内容的枯燥使洪小姐对工作的认同感以及工作价值感几乎为零。另外 洪小姐对从事人力资源方向的想法也不够成熟。

(3)“只要公司好 自己就有发展空间 ”的想法也是非常主观和片面的 洪小姐的职业规划是存在重大问题的 特别是洪小姐认为“只要公司好 自己就有发展空间”的想法也是非常主观和片面的。在职业规划时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才是获得职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 职场自身的能力就没有办法显现出来 久而久之还会磨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沦为被市场淘汰的对象。事实证明 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平台并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 也不在于企业的性质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衡量自身能力 将之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从而找准能够给予自己未来发展足够能量的企业平台。

在表1—6中 洪小姐的问题很典型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众多的职场人士。当然 要想成为打工皇帝 就必须自觉而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

像洪小姐一样的职场人士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了。需要注意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大学毕业生 甚至很多像洪小姐一样工作过几年的职场人士 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 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当他们走上岗位后 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总是频繁地跳槽 单份工作超过半年的人也实在是屈指可数。在短短时间之内 跳槽过于频繁 而且介入行业也很多 导致这部分人找不到职业方向 在工作中无法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品牌。那么 是什么造成像洪小姐一样工作过几年的职场人士这样的职场状态呢?

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与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关。许多人在上大学时 选择专业盲目 对所学专业也没兴趣 甚至是相当厌恶。可以说他们是为应付考试 往往在被迫学习。于是 这部分人就把大学期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游戏、恋爱、玩乐等上面 到临近毕业时才匆忙选择一份工作。这就是像洪小姐这样的人不知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原因所在。

洪小姐的案例警示每一个大学生 如果在大学毕业时还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么他们成为失败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像洪小姐这样的职场人士 他们往往对某一个职业或者某个行业了解不多 知之甚少 甚至是一无所知。特别是有的职场人士 由于频繁跳槽 而且他做的职业类别跨度大 职业环境不同 所从事的工作间的关联又小 导致他以前的职业经历无法为整体职业的发展蓄积起有效的经验和能力。这样 他就无法做好职业定位 而且更加难以选择。

刘萱大学毕业后 由于急于找到一份工作 于是到一个新办不久的企业做策划专员 没想到 不到半年 企业就倒闭了。

刘萱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然而 由于刘萱缺乏专业技能 她屡屡被大公司拒之门外。这样 刘萱失业三个月 在大城市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生计 刘萱只好勉强进入另一家小公司做业务员。然而 不幸的是 不到半年时间 这家公司便处于无法支付员工薪酬的状态。刘萱再次失业 变得更加迷茫了。

在“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由于一些大学生总是抱着“毕业后先找一份工作再说”的想法 结果是增加了跳槽的机会成本。特别是对于那种转几年再定方向的职场人士来说 这样会造成前一段工作经历中所学的职业技能与后面的工作毫无关联的后果 不仅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而且还会丧失自己在大学中培养的自信 更有甚者 由于频繁跳槽 导致自己总是处于“职场新人”的状态。

在某些公司中 还经常会出现“职场新人”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职场不适应症。那么 什么叫职场不适应症呢?所谓职场不适应症 是指因职场人士对各类职业特征不了解、对刚参加的工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不了解 加上职场中不同的企业形态中的不稳定性和企业文化的冲击 造成“职场新人”为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而频繁转换工作 而这些职业行为往往不具备关联性 难以为职业发展蓄积有效的势能。

从职场不适应症的定义可以看出 由于很多职场人士在职场上经历不同的职业类型之后 在很多时候往往更加难以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更不用说作出准确的职业定位了。而像刘萱一样的职场人士 在他们的职业履历中 留给他们自己的往往是累累伤痕。因此 每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 应尽早制订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 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通往打工皇帝宝座的第一道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打工皇帝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要十分慎重。目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 解决生存问题。一部分大学毕业生 由于家庭不富裕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 于是匆忙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第二 发展问题。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最好能够选择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

对此 业内专家指出 当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就会对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产生依赖性。当再次做出选择时 必然会失去许多在该公司既得的利益 如职位、资源 及其工作经验。所以 大学生求职者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必须分析自身条件 从而依据企业的用人条件来综合考虑。因此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打工皇帝 选择第一份工作尤为重要 因为它是通往打工皇帝宝座的第一道门。

1.为什么毕业后要先进好公司

在当前 第一份工作是就业还是择业 主流和非主流的专家们各持己见。那么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 如何选好第一份工作呢?

素有打工皇帝之称的新华都集团CEO唐骏对第一份工作如何评价呢?唐骏认为 大学毕业后 选择第一份工作必须要选择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一定要是一个好公司。

唐骏这样说的理由是:在选择工作时 往往会同时选择一个职业方向 这就需要求职者选择一个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公司。

其实 第一份工作只不过是职业终极目标的一个小目标 也是职场新人踏上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梯。如果求职者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就完全背离了职业规划 特别是其方向如果搞错了 那么在第一份工作所在的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 离自己的职业目标也就越远。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举不胜举。在很多公司中 尽管许多员工十分优秀 不管是工作技能 还是职业素养 但是由于他们当初选错了第一份工作 他们的职场生涯也就一路坎坷。所以 在职场选择上 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士而言 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一个电视节目现场 一个大学生这样问唐骏:“请问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现在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一份是去一个国有大公司 薪水和福利好 但是做得会比较无聊;另一份是去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虽然薪水低 非常辛苦 但很有挑战性 而且公司发展前景也不错。请问我该如何选择?”

唐骏这样回答:“同很多年轻朋友交流时 我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告他们:第一份工作不是选一份好职业 不是选一份好薪水 而一定要选一家好公司。为什么呢?因为一家好的公司可以在各方面奠定你的职业基础。回头来看 我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空间 离不开职业初期在微软打下的基础 而且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加入微软后 有一个亲戚对我说:‘如果这家公司让你去做前台 你都应该去。’对于他的话 我深以为然。因为即使是做前台 只要你有心 一样可以了解到这个公司的结构体系和管理规范。我的朋友 也是我在微软时曾经的同事吴士宏 最初进IBM时就只是一个前台人员 后来却做到微软中国区的总经理 成为中国女性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之一。”

唐骏的观点非常有指导性 他的这些经验来自唐骏当年的选择。从唐骏的成功中 职场人士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那就是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一定要去一家好公司。

唐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只要你有能力 不在乎工作的性质 不在乎薪水的高低 你完全可以从很低的位置开始证明自己。而去管理不规范的小公司 哪怕一开始就做副总裁 对你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 不要眼高手低 选中一家好公司 先入门再说 跨进去后未来就是你的了。以应聘者身份踏进微软总部的那天 我以为从此可以天天近距离接触心目中的偶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了。当时我那股天真和傻气的劲儿 就仿佛最不懂得分清现实和幻想的那一类追星族。当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对我说那番话时 我还相当不解。然而上班短短几天后 我已经不存在任何幻想了。眼前的现实告诉我 在制度严谨规范的微软 如果我没有特殊的作为 可能永远也无法和比尔·盖茨说上一句话。身处世界上最宏伟的软件帝国 我无法不生敬畏之心。就像一条小溪突然汇进了浩瀚的大海 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就被淹没了。我不禁自问:‘唐骏 你什么时候才能在这里熬出头?’一年以后 我才终于见到了比尔·盖茨。那是在微软的年度员工大会上 在租来的超大体育场里 我的目光从几百米之外 掠过上万名同事 默默地落在那个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上。在那一刻 我又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巨大力量 和想要靠近那个身影的强烈愿望。我要证明 即使不能达到他的高度 我也有一颗同样向上的心。”

2.选好第一份工作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第一份工作 并不重视。特别是在“毕业即失业”的今天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了急于解决就业问题 他们会做出“只要有公司要 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都匆匆答应”的选择。

当然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这种“先就业 后择业”的现状近十年内将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被动地接受了第一份工作 他们也清楚 这些工作都是他们不满意的 只不过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无奈妥协。

可能读者会问 他们明知不满意 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样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呢?究其原因 他们只不过是把第一份工作当做实现职业目标的跳板。

当然 这样做必将为之付出超过预想的代价 甚至有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事实上 每一个职场人士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必须选择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工作 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定位 如果相反 则会给“将第一份工作当成进入职场的跳板”的职场人士在职业定位中产生很大的障碍。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北森测评网与新浪网策划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次选择工作时 有50%的人盲目地选择;而“先就业后择业”的人接近三分之一 即33.2%的人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选择第一份工作;更不靠谱的是占16.3%的人 在“没有太多考虑”的情况下 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

从图1—3来看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 这样的选择肯定不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 当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拥有的工作技能来选择。

上述调查中 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根据兴趣爱好的人有11.1% 而根据未来发展进行选择的人有6.4%。

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很多人都盲目 正是因为他们在选择时过于盲目 才导致了他们难以找到适合自己、有长远发展空间的岗位。

其实 盲目选择第一份工作 不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而且还引发高离职率。据调查统计显示 大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就业 在一年之内 其离职率高达50% 在就职两年内 其离职率已经接近四分之三(见图1—4)。

这样的数据还在上升当中 其后果就是导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往往不愿意用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不愿意 甚至不敢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用人单位的理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没有归宿感 频频跳槽 违约非常严重 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不辞而别。这不仅给用人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同时也给大学毕业生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更多的障碍。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企业招不到适合于自己企业的人才 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状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没有找到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时间

众所周知 选择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第一份工作是成为打工皇帝的第一步 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呢?对此 国外职业专家建议:大学毕业生择业不妨依据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考虑。所谓“生命周期” 就是指一般企业的寿命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开发期、成长前期、成长后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

可知如下几点:

第一 众所周知 处于“开发期”的企业 由于这种类型的公司刚起步 人才需求量较大 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往往较多。在很短时间内职场人士就可能会升到较高的位置。但是 职场人士需要注意的是 相对于成熟型公司而言 由于“开发期”企业的基础尚不够稳固 职场人士必须有承受较大风险的抵抗能力 否则不要考虑这样的企业。

第二 职场人士在选择处于“成长前期”的企业时 同样需要明白 尽管处于“成长前期”企业的晋升机会较多 但是“成长前期”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如“开发期”企业的 其发展速度略微缓慢一些。选择“成长前期”企业 一般情况下 想在短期内获得晋升或加薪恐怕比较困难。因为在“成长前期”企业的工作生涯可能很漫长、辛苦 晋升的可能性也较小。

第三 在很多培训课上 我都告诫职场人士不要选择“衰退期”企业作为就职对象 除非职场人士具有力挽狂澜的超凡能力 可以使濒临关门的企业起死回生 否则根本不需要考虑。因此 职场人士大可不必去应战。

因此 针对企业的生命周期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就应非常地慎重。

3.“骑驴找马”的想法是错误的

一个好的开始 往往决定一件事情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作为职场人士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那就是要成为一个标杆式的打工皇帝 就必须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因为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就必须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

美国西尔斯公司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美国第三大电缆电视集团总裁贾尼丝·彼得斯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到西尔斯公司玩具部站柜台 除了所得薪水之外 每售出一件玩具 都可以赚取10%的佣金。

西尔斯公司的薪酬策略 对售货员贾尼丝·彼得斯来说 绝对称得上是促进工作的最佳动力。贾尼丝·彼得斯不像其他售货员一样被动、机械地等着顾客们购物 而是去积极地、主动地挖掘顾客的购买需求。在这个过程中 贾尼丝·彼得斯不仅能揣摩顾客们的消费心理 而且还能精确地帮助顾客们挑选到他们想要的一切商品。尽管贾尼丝·彼得斯当时还在读高中 只不过是西尔斯公司的一名兼职售货员 但他所赚取的佣金比许多专职的售货员要多得多。

在西尔斯公司工作的人很多 但是成为跨国公司总裁的人却不多。在贾尼丝·彼得斯的意识中 正是自己在西尔斯公司的这第一份工作 让她赚到了她所需要的钱 而且受益匪浅——学到许多如何激发雇员尽最大努力出色地完成工作的技巧。并且 贾尼丝·彼得斯还认识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

在西尔斯公司的这第一份工作中 贾尼丝·彼得斯发现 在顾客不多、时间相对宽松的时候 售货员面临两种选择——或者到处转悠 找别的同事聊天;或者把玩具重新整理归位 做存货记录。

在这两种选择中 贾尼丝·彼得斯通过观察其他售货员的做法得出结论:最有效率的人往往是最善于利用时间的人。

贾尼丝·彼得斯还意外地发现:商家能否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往往取决于商家的雇员同顾客的接触程度。这种接触有时候是面对面的 有时候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贾尼丝·彼得斯还发现:那些在顾客光临时只顾站在一旁侃大山的售货员 损害的决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同时也损害了西尔斯公司的利益。

后来 贾尼丝·彼得斯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坦言:“在西尔斯公司玩具部工作两年的经历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从贾尼丝·彼得斯的观点不难看出 第一份工作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同时还影响着一个人对商业的感知。如今贾尼丝·彼得斯是一家拥有1.4万雇员的大公司总裁了。不敢想象 若没有她第一次的工作经历 贾尼丝·彼得斯会不会取得今天如此令人向往的成功。

在本案例中 贾尼丝·彼得斯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当然与其第一份工作分不开。可能有读者会认为 选择第一份工作没有必要那么严谨 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 等在第一家公司立足之后 再寻找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公司。

但遗憾的是 当他们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 往往就失去了寻找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公司的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第一份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锻炼 只是在最基层做重复性的简单工作 那将是对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浪费。

对这个问题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强调:“这种从基层干起 慢慢往上爬的观念 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 但问题是 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 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 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 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 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 反而会抹杀一个人的进取心。我们把这种情况称做安于现状 不求进取 意思是说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因为有人已经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 而且这种习惯越来越根深蒂固 以至于后来无法打破。”

从拿破仑·希尔的话中不难看出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要选择一家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公司 这样才能离打工皇帝的门越来越近。

市值从2006年的15亿美元到2008年4月的41.2亿美元的携程网 已经拥有了8000名员工。然而 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 身为携程网首席执行官CEO的范敏 他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旅行社接发传真。

有媒体采访范敏:“研究生毕业为什么会选择进入旅游业?”

范敏坦言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 特别是国际大都市上海 其旅游业非常热门 非常火爆。当年上海的希尔顿饭店招收服务人员 许多的大学本科生都去报考。”

确实 这样的炙热程度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依然是不可想象的。范敏因在新亚国际旅行社有熟人 在熟人的推荐下 范敏进入了旅行社的计调部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 研究生毕业的范敏进入上海新亚国际旅行社。尽管是研究生毕业 范敏却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 范敏负责在计调部接发传真 安排旅行团队 联系供应商。

然而 不到一年的时间 范敏就升任上海新亚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助理 之后去上海海仑宾馆担任管理实习生。

由于范敏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 在 1996年 范敏就担任上海新亚(集团)酒店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对此 范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在毕业之初 我可以选择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也可以进入金融机构工作 但最终选择了当时看似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的旅游行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一直认为‘越是人才少的地方 越容易冒尖’ 通俗点讲就是‘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范敏的成功 源于当初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

第一份工作如此重要 但还是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许许多多的职场人士依然是先找个企业先就业 等在该公司稳定以后 再选择一个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工作。而且 这种现象已经相当普通了。根据某专业人才网站专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网上抽查 在“对自己第一份工作抱有什么态度?”的问题中 竟然有42.7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骑驴找马”。这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 可以边做边找更好的机会。而选择在这家企业努力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39.98%。17.3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做得开心就做 不开心就走人”(见图1—6)。

“对自己第一份工作抱有什么态度”调查数据

同时 该网站“对首份工作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 得到的结论是:满意为7.85% 比较满意为27.26% 不太满意为44.96% 不满意为19.93%(见图1—7)。

“对首份工作是否满意?”的调查数据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在有60.02%的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都是不看好的 而图1—7中 只有7.85%的人对第一份工作满意。尽管该数据只是网上的调查 但是从图1—6和图1—7的这些数据中还是不难看出 有些毕业生就业态度不认真。对此 劳动保障部门的专家提醒:毕业生不要看轻第一份工作。虽然当初只是为了某种原因而签约 但是从个人的能力培养和现今企业看重工作经验的情况来看 过分短暂的就业不会给以后的跳槽带来好处。

从劳动保障部门专家的建议中足以看出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求职者一旦盲目草率地选择第一份工作 那么就与成为打工皇帝的职业规划背道而驰了。

1991年 李彦宏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 随后 他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 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李彦宏在美国读书的两年半当中 正好遇到互联网的发展 特别是搜索引擎发展初期 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创建了ESP技术 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时间回到1993年的5—8月 这是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假期。当时的李彦宏跟中国大多数留学生一样 决定出去打工。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 李彦宏捡着适合的 发了几份简历过去。对李彦宏来说 这就是幸运的开始 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收李彦宏去做实习工作。

不知何时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传播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是:该公司愿意支付每小时25美元的实习报酬给李彦宏。在中国留学生的实习报酬中 在同等条件下 这样的报酬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与李彦宏合租房子的室友问李彦宏:“你去实习的公司到底是哪家公司?”

当时的李彦宏并不知道这家公司的真实背景 有点腼腆地说:“Matsushita 名字怪怪的小公司。”

室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 它就是日本的松下公司。”室友跟李彦宏解释说 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 怪不得这么拗口。

而后 李彦宏就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开始实习。这是李彦宏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 但是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培育出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 这里也是工业界 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李彦宏在实习期间 非常有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 李彦宏的这一重大发现当即受到松下高度重视。按照惯例 实习生实习后都必须要回到学校去 而松下为了留住李彦宏 竟然打破常规 继续聘用李彦宏做兼职 并鼓励李彦宏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当李彦宏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 立即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 在他的推荐下 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李彦宏知道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大佬的认可 与他在松下的第一份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李彦宏发现 工业界搞研究和学校搞研究不同 工业界研究的是实用的东西 学校研究的是宏观的、基础性东西。在后来的实习工作中 李彦宏逐渐感到 他的兴趣不在学术研究上 而在做实用的产品上。

当李彦宏从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实习回来后 他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 鼓起勇气闯荡美国的工业界。之后 李彦宏在华尔街打工三年 在帮助《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开发软件时 他发现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连接数目进行网站排名的搜索方法。之后 他加入Infoseek公司 和首席技术官一起开发第一代搜索引擎。

再之后的故事 就人人共知了。1999年底 李彦宏携风险投资回国创建百度。

当然 不管是唐骏 还是李彦宏 他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 都与第一份工作密切相关。因此 要想成为打工皇帝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必须慎之又慎 最好是选择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工作 避免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委曲求全 最终给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埋下隐患。同时 还需要发挥自我洞察力 对自身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个性、职业要求和职业环境条件做出相应的评估 以此来判定自己的职业人生。当然 我们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就要以此为契机 作为职业生涯的开始。

对此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专家程社明博士认为:在职业生涯早期 得到最大锻炼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努力把它做好以获得提升。

当然 也有专家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 尽量要从基层的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 这样就会免去最底层单调生活的折磨 避免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 尤其是避开低层次的斗争。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 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由于资源和机会的有限 由于部分人员素质的不够 就容易加剧公司的内耗 而且这种内耗往往都非常惨烈。许多职场人士还没有晋升之前 就已经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流在了污泥中。

三、创业并不适合每个人

21世纪的今天 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热的词汇之一 这也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职场人士。但是 作为职场人士 需要定位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不仅要想到创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 而且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对此 UT斯达康中国公司前总裁吴鹰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赢在中国》点评选手时说:“创业者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各位评委和选手在《赢在中国》节目中已经讨论很多了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创业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什么特点的人 是不是适合创业。并非有了一个简单的想法 或者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想法 就可以创业。”从吴鹰的话中可以明白 创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路径 立志做一位优秀的打工皇帝也不错。

1.年轻人不要盲目创业

尽管创业是当今人们最爱提及的词汇之一 但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 是做创业者还是做职业经理人 这个问题 还是困扰着他们。

对此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前总裁、盛大网络前总裁、新华都CEO 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唐骏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职场人士说:“年轻人不要盲目创业。”

唐骏为什么告诫年轻人不要盲目创业呢?唐骏拥有如此出众的经历与能力 他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创业而选择继续打工?

对此 唐骏解释说:“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 其实创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财富 另一个就是感觉 一种当老板的影响力。财富我并不比很多创业人少 那么感觉呢?新浪网曾做过一个调查 结果显示:有82%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企业 不喜欢自己的老板。你的企业规模越大 不喜欢你的人也越多。你说这种感觉还能好吗?”

然而 人们的创业激情还是很大的 社会上兴起一轮又一轮的创业热潮。特别是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辍学创业 创造了自己的王国 引发了全世界大学生的创业风暴。

面对这样的创业大潮 唐骏告诫有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说:“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主要是创业需要成熟的商业模式、资金、经验等等 所以我不反对创业 但绝对反对盲目创业。其实 为别人打工也完全可以获得你想要的。”

我们反观那些失败的创业案例 就不难理解唐骏告诫“年轻人不要盲目创业”这句话。其实 盲目创业失败的比例很高。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创业企业中 如果按照100家企业计算 能够生存一年的企业只有20—30家 能够生存三年的企业就只有6—9家。更不要说是大学生创业了 其创业失败的几率更高 甚至高达99%。

创业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失败率呢?对此 北京德翰创业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王东晖坦言:“创业失败往往源于盲目 创业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创业者在创业前需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是技术、产品、服务、人脉资源 还是资金实力、政府关系等等 如果上述资源中在所在的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创业初期就比较容易生存下来。”

不管是唐骏的告诫 还是王东晖的创业失败分析 他们的观点都值得思考。创业不仅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和创业者永不放弃的精神。并非有了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创业。

反观创业的过程可知 创业企业从创业计划书到把产品推向市场 这期间都需要创业者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种问题 如在各个环节的资金分配与调度、人才招募、营销策略制订

♻本书作者周锡冰提醒您《打工皇帝:奋斗到打工皇帝需要具备什么》最新章节在兔九,三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tu93.org♻(请来兔九,三,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以及面对市场趋势的诸多变化。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点问题 对于脆弱的创业企业来说 都可能是致命的。为此 我们来分享一个失败的创业案例 相信职场人士会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不得不承认 谢小康的创业计划堪称完美——开办一家纯中国风格的手工布鞋坊。

谢小康的创业第一步 就是写创业计划书。在创业计划书中 谢小康还特意把创业背景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列出。在谢小康看来 创业背景是创业计划书的重头戏 她说:“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 开始感悟传统服饰独特的魅力和丰厚的文化意韵。”

谢小康还起了一个一语双关的产品名称——小康手工布鞋。谢小康对“小康手工布鞋”的定位是:小康手工鞋业 主产纯中国风格的手工布鞋。它穿着柔软舒适 取料纯天然 既可保健养脚 又有个性魅力 和如今随处可见用橡胶、塑料、合成材料制成的现代鞋类相比 堪称当之无愧的“环保鞋”、“绿色产品” 迎合国际潮流 追随怀旧时尚 是当今都市休闲族的最佳选择……

经过几年商学院熏陶的谢小康 在进行创业投资前 不会“理性思考”。她的MBA导师告诉谢小康:创业之前 可行性论证一定要做得仔仔细细、慎之又慎。

众所周知 要想创业 就必须得有创业资金。在谢小康看来 尽管自己筹集的资金不多 但开个手工布鞋店似乎绰绰有余了。理由是:手工布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科技含量不会太高。

于是 谢小康开始预算这个手工布鞋坊的前期投入 如原材料投资、设备投资、人力投资、流通环节投资、销售费用、店铺租金等等。

第一 原材料投资。在谢小康的创业项目中 主要是挖掘民间传统手工鞋工艺 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谢小康首先要做的是 设计手工鞋的款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 个性化也成为商家追求的标准。就布鞋的设计款式来说 已远远多于十几年前 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圆口的、方口的、松紧的、仿古的、时装的、布面的、呢面的、灯芯面的、绸缎面的、化纤面的、帆布面的、水洗布面的、素面的、碎花的、大花的、暗花的、系带的、网眼的、高帮的、低帮的、单的、棉的 卡通风格的、动物系列的、镶嵌皮料的……如此丰富的手工鞋款式 让人眼花缭乱。这样就必须得找一间仓库 放上几十个架子 储放布料和辅料。此外 还得买麻线、棉线、尼龙线、成袋的面粉、夹板、锥子、顶针之类 所有这些前期投资 预计花30万元。

第二 设备投资。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款式 就必须要建一个像样的设计室 需要购买几台能够设计的电脑 需要购买正版的autocad设计软件和photoshop图像软件 需要购买扫描仪 需要购买彩色打印机等;同时还必须有一个宽畅、通风、明亮 有完善的照明设备、空调设备、消防设备的生产车间;必须有几套机械化辅助生产设备 如裁样机、上线机、切边机、锁眼机 它们可让手工活儿变得更规范更漂亮……预计花20万元。

第三 人力投资。对于手工鞋业来说 这是最重要的投资。必须有一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要懂美术、会电脑、掌握消费潮流、了解国内外市场 还要能理解老板的意图 衔接生产环节……产品设计师每月工资至少3000元。基本劳动力 不妨先从再就业市场招聘10名踏实、能干、有经验的鞋厂下岗工或退休工 以女性为主 每月工资标准暂定800元 优者奖励。还需要一位销售经理 负责市场推广工作 此人每月工资 至少2000元……预计再花20万元。

仅仅三项投资 就已经接近100万元。还有店铺租金呢 还没有计算。在商业高度发达 寸土寸金的北京 漫说东单、西单那样的黄金地段 就是三环路上的那些临街店铺 价格也高得离谱:一套20平方米的小店面 月租至少5000元 全年就是6万……但是如果把手工鞋店放在三环以外的地方 又没有太大的轰动效应。

而且 谢小康知道 手工做鞋的效率很低 即使像谢小康奶奶那样的做鞋高手 做一双像样的布鞋 前后也得三天——粘布壳得用20—30层棉布叠合 晾干后剪下底样 用麻线纳千层底 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儿 得戳整整800个针眼儿呢。照此算下来 一个设计师 10个熟练工 一个月也不过做80双鞋 而工资却要开出15000元!这80双鞋能换来15000元钱吗?谢小康有点颤抖了……

就这样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思索 谢小康那个38页的创业计划 瞬间变成了一堆废纸。

谢小康的失败 在于她不仅缺乏实干的勇气 而且还缺乏成功创业者的果敢和强势。因此 职场人士 特别是那些刚走向岗位的年轻人 不可盲目地选择创业。

即使要创业 最好积累创业所需的商业运营资金经验、商业模式、客户资源。如果这些条件成熟 创业失败的几率才可能降低。

2.搞清楚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如果你在大街上问100个人 大概有95人以上都会认为是为老板工作 而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打工者。

说起为谁工作 相信更多的人会说自己是在打工 那么我们就从“打工”两字说起。

“打工”一词源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在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的改革开放 “打工”这个词语就从香港传入中国大陆地区。所谓打工就是指 “受雇于人” 包括以下三个要素(见表1—7):

受雇于人的三个要素

(1)受雇于人 替别人工作(包括为政府或者为私营机构工作)。

(2)本身不是老板。

(3)收取工作的薪酬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可以看出 打工的人往往本身不是老板 主要靠收取工作的薪酬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实 这就是典型的打工思维。正是这种打工思维禁锢了成千上万的职场人士。从某种意义上说 长期的打工心态不仅让很多人忽略了自己的工作责任 而且还成了一些人成长为打工皇帝的绊脚石。因此 要想成为打工皇帝 就必须明白:在成为打工皇帝之前 打工者要站在老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从而以老板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将工作执行到位。我们的工作 看起来似乎是在为老板工作 实质却是在为自己工作。以老板心态将工作执行到位 就会间接地为成为打工皇帝积累资本。

在中国 素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 并不是一直都在做打工皇帝。恰恰相反 唐骏是从老板开始的。据资料可知 在1990年 到美国读书的唐骏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 就成了三家公司的老板。

在当了三家公司的老板后 唐骏发现在美国创业非常容易 只要花几十美元 就能注册一家公司。在商业文明极度发达的美国 唐骏一下子就做了三家公司 而且 这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其经营范围截然不同。尽管这三家公司的规模都不大 但是都能盈利。

这三家公司虽然只有几十名员工 但是一年的利润就有几十万美元。这对唐骏来说 无疑是非常欣喜的。用唐骏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胆子很大 路子很野 看到什么赚钱就去干 想尽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去把事情做成。”

正是唐骏这样“不会被条条框框限制自己的思路 拥有挑战和创新的精神”的行事风格 才一次次把唐骏送上“打工皇帝”的宝座。

1994年 对于唐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在这一年发生改变——他接到微软日本公司的电话:“你好 我是微软日本公司 台式婚姻配对机是不是您的发明?产品显示了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公司?”

唐骏自己也没想到 微软会主动打电话邀请他加盟。

但是 唐骏却婉言谢绝了。

两个月后 微软美国总部再次给唐骏打电话:“我们正在开发WindowsNT3.5版本的远东版 您既懂英文 又懂中文和日文 还独立开发过富有想象力的软件产品 我们非常需要您这样的人才。您是否愿意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参与我们的这个开发小组 加入微软总部工作?”

面对微软美国总部抛出的橄榄枝 唐骏自己做老板的思维开始改变了 特别是微软总部在电话中说:“微软的技术核心和管理核心都在美国总部 到这里来能够学到非常有用的东西。”

正是这番具有煽动性的话 最终打动了唐骏。唐骏的双鹰软件公司也是做软件开发的 同样是做软件 为什么微软能成为全球的霸主 而唐骏的小公司只能接日本人的小单?企业做大做强的秘密 究竟是什么?

此刻 站在十字路口的唐骏非常清楚 除了关键技术之外 企业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唐骏想知道比尔·盖茨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唐骏很好奇 所以决定去微软看一看 看看微软公司是怎样运转的 说不定有启发。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唐骏下定决心到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总部参加面试。当唐骏在微软公司的面试结束之后 唐骏已经看到了自己和微软公司的差距在哪里 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唐骏想象得还要多。比如 唐骏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 一般都归咎于是管理出了问题;当唐骏到微软面试之后 才发现自己还根本没有摸到管理的门道。对于急于要把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唐骏来说 尽管管理很重要 却不是全部 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在找到与微软的差距后 唐骏认为 自己可以加盟微软公司 毕竟微软公司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学 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唐骏一辈子也解决不了的。从此 唐骏走上了职场的道路 当时的唐骏并没有意识到 这是他成为中国第一“打工皇帝”的开始。

多年以后 当唐骏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时候 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资金、管理经验和人脉关系。当无数的创业机会在向唐骏招手的时候 唐骏却说:“我会一直打工。”

可以肯定地说 唐骏开创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时代。在唐骏之前 中国由于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了解 没有这个概念 更谈不上敢用职业经理人了。

柳传志、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等一批创业者的成功激活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创业热情。在人们的意识中 只要当上老板 就意味着握有生杀大权 而给老板打工卖命仅仅赚一点血汗钱而已 这种认识跟香港最早的关于打工的观点非常相似。

要想成为打工皇帝 其实持有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对此 唐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我觉得我有义务扭转这种观念 告诉现在的年轻人 成功不仅仅只有创业一条路 打工一样可以成功。在美国有很多很好的例子 有些顶级的职业经理人 他们的收入比很多企业家更高 他们在商界地位超然 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影响着更多的人。我希望在中国也能产生这样的职业经理人 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队伍。那就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有理想有能力有创意的年轻人 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唐骏有着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前总裁、盛大网络前总裁及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这些头衔和传奇经历 被人们称为“打工皇帝”。唐骏认为成功不仅仅只有创业一条路 打工一样可以成功。也正是这样的思维 使唐骏成为了中国的打工皇帝。如果你想成为打工皇帝 就必须放弃自己是打工者的思维 以老板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 那么成为打工皇帝的梦想就有可能会实现。让我们来看看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故事。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在安德鲁·卡内基进入钢铁业之前 他不过是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一名小职员。

当时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是考斯特 不仅威望很高 工作经验也非常丰富。对于像安德鲁·卡内基这样刚踏入社会的人来说 考斯特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美国当时的铁路运营都是单线的 有时为了错车通行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经常需要用电报指令发车。当然 电报指令发车也只是一种应急手段 其风险非常大 所以只有经过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总经理考斯特授权的人 才可以使用电报指令。

当时的美国铁路 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铁路建设在火热进行中。但很多铁路员工由于没有受过培训 火车出现事故的事情经常发生。出现事故后 考斯特晚上常常去事故现场 整夜指挥疏通交通 所以上午一般就来得比较晚。

一天上午 安德鲁·卡内基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上班了 而考斯特没到。安德鲁·卡内基发现 铁路东部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 耽误了向西开的客车开车。在铁路运营中 东向的列车一般都是由信号员一段一段地用手工信号引领着向前的 这样的手工效率非常低下 没人指挥 这两个方向的列车都必须停止运行。

面对紧急问题 安德鲁·卡内基必须作出决策。正是这个决策显示了安德鲁·卡内基与众不同的领导力。本来安德鲁·卡内基 想把这一情况汇报给考斯特 可短时间内找不到考斯特。于是 安德鲁·卡内基在没有领到授权的情况下 就私自以考斯特的名义发出了行车指令。

对于安德鲁·卡内基来说 这项业务再熟悉不过了 通常情况下 都是考斯特口授 安德鲁·卡内基记录。而这次 由于是自己单独操作 安德鲁·卡内基特别小心 他坐在机器边 仔细观察信号 因为一旦出错 就意味着自己被开除。幸运的是 一切都非常顺利 而接受指令的人 并不知道这些指令是安德鲁·卡内基发出的。

下午时分 疲倦的考斯特终于回到办公室。安德鲁·卡内基由于没有得到考斯特的同意而私自发出发车指令 内心还是忐忑 几乎不敢正视考斯特。

后来 安德鲁·卡内基得知 就在当天晚上 考斯特对一位部下透露 要不是卡内基发出行车指令 考斯特就要承担停车事故的责任。安德鲁·卡内基在最关键的时刻帮了考斯特一个大忙。

看到安德鲁·卡内基有这样超凡的管理能力之后 考斯特干脆就把这件事交给安德鲁·卡内基来办。之后 安德鲁·卡内基的故事地球人都熟知——他成为美国的钢铁大王。

从安德鲁·卡内基的这个案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 正是安德鲁·卡内基有了这种老板的心态 使之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 掌握了电报发车的要诀和技巧。

从此 安德鲁·卡内基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升任专业的发车员、总经理 再到大家熟知的钢铁大王。

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打工皇帝 就必须像唐骏和卡内基那样 认定自己是在为自己打工 否则 你将会陷入长期固化的打工思维中 得不到发展 更难成为打工皇帝。安德鲁·卡内基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但凡有了像老板一样的心态 自然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让自己成为一个老板乐于接受的人 老板就会把重要的工作分派给你。当然 有老板心态不一定都会成为老板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缺乏老板心态的人肯定成不了老板。其实 这里讲的老板心态 就是说要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 把自己当做公司的老板一样 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换位思考一下就不难理解 假设自己是老板 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 更加努力 更加勤奋 更加积极主动。当老板提出某种要求时 你就应当积极努力去做 用心去做 创造性地去做。”

3.标杆式打工皇帝的薪酬并不比当老板差

如果只是为了挣得更多的钱 做小企业的老板还不如做大企业的CEO 因为大企业的CEO的年薪将是巨额的。

2011年8月5日 《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榜单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CEO前十位薪酬榜单前十位的是。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CEO前十位薪酬榜单排名 CEO/总裁 2010年薪酬(万)名称 总部所在市 所属行业。

1 马明哲 987 中国平安 深圳 多元化保险

2 李建勇 800 广发证券 广州 投资银行业与经纪业

3 洪崎 684 民生银行 北京 多元化银行

4 郁亮 680 万科A 深圳 房地产开发

5 理查德·杰克逊 554 深发展A 深圳 多元化银行

6 姚小青 514 红日药业 天津 西药

7 马永春 471 国际实业 乌鲁木齐 煤炭与消费用燃料

8 方洪波 405 美的电器 佛山 家用电器

9 孙尚传 400 大富科技 深圳 通信设备

10 王.超 382 太平洋 昆明 投资银行与经纪业

(本表资料来源于《福布斯》中文版)

中显示 年薪名列第一的是中国平安CEO马明哲 年薪987万元;年薪排名第二的是广发证券总经理李建勇(已离任) 年薪800万元;年薪名列第三的事民生银行行长洪崎 年薪684万元。

从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CEO前十位薪酬榜单上不难看出A股市场目前已经迎来了高薪时代。然而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1年中国H股非国有上市公司CEO的高薪令其A股的同行相形见绌(见表1—9)。

2011年中国H股非国有上市公司CEO薪酬榜前十名

1 杨元庆 男 47 联想集团 7872.4万元

2 戴永革 男 43 人和商业 6745.4万元

3 夏海钧 男 47 恒大地产 4794.7万元

4 李振江 男 55 神威药业 4400.4万元

5 卫.哲 男 41 阿里巴巴 4053.9万元

6 张才奎 男 60 山水水泥 3341.8万元

7 张学斌 男 48 创维数码 2493.82万元

8 林孝文 男 64 中渝置地 1991.02万元

9 李文俊 男 40 理文造纸 1923.03万元

10 张志勇 男 43 李宁 1912.3万元

(本表资料来源于《福布斯》中文版)

在表1—8中显示 年薪名列第一的是联想集团CEO杨元庆 年薪7872万元;年薪排名第二的人和商业总裁戴永革 年薪6745万元;年薪名列第三的是恒大地产总裁夏海钧 年薪4795万元。H股薪酬最高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薪酬为A股最高的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的8倍。

当然 尽管中国上市公司CEO的年薪上千万元人民币 但与美国公司CEO的年薪相比 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2012年4月8日 据纽约时报报道 2011年 美国苹果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成为2011年薪酬最高的美国企业CEO。

2011年美国企业CEO前十名薪酬

1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Cook)3.78亿美元

2 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 ry Ellison) 7760万美元

3 J.C PenneyCEO的罗纳德·约翰逊(RonaldJohnson)5330万美元

4 维亚康姆(Viacom)CEO菲利普·道曼(Philip peDauman)4310万美元

5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International)CEO大卫·科特(DavidCote)3530万美元

6 西方石油公司CEO史蒂芬·查森(StephenChazen)3170万美元

7 华特·迪士尼CEO罗伯特·伊戈尔(Rober tIger)3140万美元

8 马拉松石油公司CEO克拉伦斯·卡扎洛特(Clar ence Cazalot Jr.)2990万美元

9 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利(AlanMulally)2950万美元

10 新闻集团CEO罗伯特·默多克(Ruper tMurdoch)2940万美元。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打工皇帝:奋斗到打工皇帝需要具备什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周锡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锡冰并收藏打工皇帝:奋斗到打工皇帝需要具备什么最新章节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