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如何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大概这个星球上出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是很多人在社会打拼中慢慢会丢失自己的梦想,迷茫迷失,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着,甚至于做出来一些违心的甚至违法的事情。因此,想要闯荡出自己的天地,就得先能静下来心,找到存在于内心的自我。

静下来是一种修行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有烦心事时,先多往好处想想

曾经遇到一个修行者说,他之所以和修行结缘是因为一位大师救了他,如果没有大师告诉他凡事多往好处想想,估计他现在早都不在人世了。

是啊,人生在世,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要经历各种好事、坏事,尝遍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有苦又有乐,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就像白天与黑夜的互相交替一般。一个人快乐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连路边的鸟儿都似在为他歌唱,花儿都似专为他开放;痛苦时,落日西风,万念俱灰,睡梦中也在滴泪。

人总是避苦求乐的,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当你快乐时,不妨留一片空间,以接纳苦难;当你痛苦,不妨想到往昔的快乐。

心往好处想,才能帮我们冲破环境的黑暗,打开光明的出路,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人生乐趣。在困顿、苦难面前,一味哭丧着脸,除了磨掉自己的锐气外,是不会赚到任何同情的眼泪的。只有颤抖于寒冷中的人,最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也只有从痛苦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才会深深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像火车过隧道,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看到前方的光明。

两个不同的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冷森的高墙,一个看到的是喷薄的朝霞。无疑,面对同样的遭遇,前者心中悲苦,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心往好处想,看到的自然是霞光满天,一片光明。

人生的道路虽然不同,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有快乐也有痛苦,就看你能不能一心只往好处想。

网上流传一个哈佛大学教授蓝姆·达斯讲过的故事说,曾经有一个因病入膏肓,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着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误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便在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离开人世。

心往好处想,不论何时,不论何事,只要活着,就要心往好处想。人生可以没有名利、金钱,但必须拥有美好心情。

心往好处想,再怎么寒冷的冬天,你的内心也会有暖意盎然的春天。

慢下来,才能找到生命的美

经常听到有小孩哭闹撒泼时,说“我不活了”,也有不少夫妻打架的时候,说“不想活了”。我想这些人都没有找到生命的美丽之处,最少在吵架的瞬间他们对生命的感觉是枯燥的。是啊,人生为何而活,生命的美又究竟在什么地方。

据说,在一座县城的寺庙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内扫到寺外,从寺外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人,天天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有些人从小时候,一直到老,都看见他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了,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老和尚度过的寺院岁月,想象起来是不是很美丽。他不仅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也扫出了137岁高寿。至少他用生命的长度,阐述了一种安然度日的禅意。让人觉得生命除过建功立业的伟大意义,还有一种安然度日的美丽。

这种美丽是平和的,是内心的安顺。这也就是儒家常说的“无欲则刚”,佛家常说的“身外物,不奢恋”。

据传,军阀孙传芳部队里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这样的偈语,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明,“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快乐,它是不依赖于外物的。

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缩小欲望,减少对外物的依赖,我们也可以把生命活得安静美丽。

如果我们追求物质,那么我们所造就的东西将不会在世间留下任何痕迹,而用心造就的美,却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毁灭。我们的双手会萎缩,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永垂不朽。

把你追求物质的脚步放慢,你就能听到林间的风声,感觉到海洋起伏的呼吸,就能回答宇宙中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

练习静下来是修行,能静下来是福气

无论在哪里,一个人如果能丢开杂念,就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而该如何练习平静下来呢?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父。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师父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做完功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如佛家所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

佛家的修行很多时候,就是练习一种平静,让自己做到心平如水,不为外界所干扰,这边是超凡脱俗,才能够称得上真正的方外之人。

其实,平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平静的弥足珍贵。与平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平静的生活是在真理的海洋中,在争流波涛之下,不受风暴的侵扰,保持永恒的安宁。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人人向往平静,然而,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在兴风作浪而难得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窑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人们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不加控制欲望而浮沉波动。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控制心灵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糟糕的环境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平静在心,在于修身养性,平静无处不在,只要有一颗平静之心。追求平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为诱惑,坦荡自然。

平静是一种幸福,它和智慧一样宝贵,其价值胜于黄金。真正的平静是心理的平衡,是心灵的安静,是稳定的情绪。

宁静最美,安定最乐

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世人的痛苦,常常是把得失看得太重

常听师父说,世人的痛苦,常常是因为把得失看得太重了。

师父讲过一个他经历过的故事。师父说年轻时候,他成长在一个环境很好的家庭,备受父母宠爱。后来考上大学,也读了一个很对口的专业。那时候还是计划招生,毕业后的学生都能进国家分配的单位,而他也进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型企业。那时,他才20岁,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他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让他始料未及: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他却是那么单纯,甚至有些天真,他说话做事都率性而为,不懂得收敛。渐渐地,他听到了一些议论,说他年轻气盛,做事毛糙等等。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的他,那一段日子很是沮丧。

他回家把在单位遇到的种种不愉快说给父亲听。

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明,那个人的亲戚和朋友都来慰问,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而他却回答道:“这事的确很糟糕。但是,我却保存下了性命,比起那些在车祸里丧生或者四肢受到残疾的人来说,我四肢都还健全。并且自那以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好,让我能够更用心地聆听、了解这个世界,也让我知道了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以前我却从未这样清醒地认识过。现在,你们看,我不是一样顺畅地呼吸,一样赞赏天边的云朵和路边的野花?我想现在的我,得到了比以前更加珍贵的生命。”

无疑,这个遭遇车祸的人是个智者,他知道双目失明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哪怕再痛苦也改变不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角度,同样一件事情,他能够找到积极的那一面。

师父的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你和同事之间相处得不愉快,作为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新人来说也是正常的。单位毕竟不是家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你应该换个角度,把这种不愉快看做是对自己的砥砺,通过这种磨炼可以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你现在所面临的境况,恰恰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父亲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回到单位之后,每当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想:换个角度,这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说明我有不足甚至不对的地方,我得改正自己。如果确实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恼,而是想:换个角度,说明别人对我的要求比较高,我得加把劲儿。同样的一件事情,过去给他带来的是烦恼、苦闷,而现在带给他的,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是啊,世人如果能够把得失看淡,那么一切坏事只是一时的现象。如果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把得失看得不那么重要,就能够看到绝望中孕育着的希望!失去也会变成一种新的收获!如果都能够换个角度看得失,我想一个人的生命才会活出真正的意义来。这个世界也将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

丢了东西的人说:折财免灾。

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受人欺负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卸任的官员说:无官一身轻。

生不逢时的人常常用阿Q的话说:先前比你阔多了。

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就变坏。

惧内的丈夫说:有人管着好呀,啥事都不用操心。

夫不下厨,妻跟人说:整天围着锅台转的男人没出息。

住在顶楼的说:顶楼好啊,上下楼锻炼身体,空气新鲜,还不受人骚扰。

住在一楼的人说:一楼好啊,出入方便,省得爬楼梯,怪累的。

一个被老板炒了鱿鱼的人,对人说:我把老板炒了。

……

是啊,倘若人的心境因凡尘变得支离破碎,请别消极,请尝试站在新的角度,以一颗积极健全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愉悦地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如何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的宁静

现在的人一到周末节假日,就喜欢去山里玩,因为山里比较安静,能够远离尘世的喧嚣。

当然,也有人会说,静从闹处取,心静自然不会关注喧闹。的确,无论何时内心的宁静才是真的静。但是如何追求内心的宁静呢?这也是我常常问自己的问题。

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某个古城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铁制的器具,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老铁匠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于是他走了过去拿起那把壶,看见壶上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

商人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来。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马上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然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茶,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不菲的茶壶后,有的就来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

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老人愤怒地砸烂了茶壶,他只想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那么要如何获得宁静呢?

以老人的故事来看:首先,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秉承内心的追求。其次,要寡心少欲,不要因争名逐利而丧身,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最后,要顺应自然,知足知止。当然,获得宁静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要伴随你的一生的,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

西方曾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上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所以,追求宁静,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梦想。由此看来,宁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所以如何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的宁静也成为很多人的追求和奢望。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害怕宁静,时时借热闹来逃避宁静以麻痹自己的人。殊不知,热闹之后却更加寂寞。所以与其用热闹麻痹自己,不如热闹中守得一份宁静。宁静真的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在拥有宁静时,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宁静时,我们才能让自己成熟。

宁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它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舔拭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唯有懂得了宁静,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唯有找到宁静才能够让平淡的人生穿越灿烂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

得失本来自心,看淡失去能避免更多失去

很多时候,失去的东西是无法回来的。那么何不淡然看待呢?总有人问我,为何他失去了那么多,世间有没有后悔药。而我能够回答他们的就是,世间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总是沉湎其中无法自拔,看淡失去才能避免更多的失去。

☛慧闻著提醒:《静下心来,找回自己》最新章节回归初心,见证人生的美丽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兔九?三更新,记住域名tu93.org☛(请来兔九?三?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他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有一位70多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古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宝物鉴定团的专家做鉴定。据老先生去世的父亲生前说,这幅画是名家所作,价值数百万。老先生自己不懂,因而想请专家加以鉴定。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赝品,连一万日元都不值,全场唏嘘……主持人问老先生:“您一定很难过吧?”来自乡下的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变得无比的柔和,微笑着说:“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把它挂在客厅里了。”是啊,失去有时反而让我们得到了轻松!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世事难以预料,倒霉和不幸的事谁也不想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你应怎样去面对呢?生活的挫折和磨难来临时,我们应以一颗乐观、豁达、健康的平常心面对,这样生活会美好得多。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了,等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甚至让我们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对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去赢得新的爱情。

人世间就是有许许多多自己制造的烦恼。烦恼是很不讨人喜欢的词,因为它令我们感到无助、劳累。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失去和拥有。拥有快乐,失去烦恼;捡到幸福,丢掉悲伤。

生活中,我们难免失去,如果失去什么之后,我们再失去快乐的心情,岂不是失去更多了?人唯有看淡失去,珍惜眼前,才能够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最好的自己。

勇敢能帮你找回自己,收获幸福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你的快乐,需要敞开心扉

对很多的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杀手是忧愁和焦虑。

一般来说,人面对倒霉事和烦心事时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很在乎,一种是很不在乎。心理素质好的人不会把这些当作什么事儿,可心理素质稍微差一些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认为上天不公,有的开始变得不自信,还有的开始怨天尤人,甚至心怀怨恨。于是一个本来热情的人也会变得冷漠,一个原本善良慈爱的人也会开始生恨。

通常来说,那些在乎倒霉和烦心事儿的人,情绪低落时,碰见陌生人问路,他不理不睬或者故意指错方向;马路上有人丢了东西,他看在眼里,却绝不会喊别人一下;散步时踩到一块石子,不是踢到路边去,而是踢到路中间;单位来了新同事,没有给他一个微笑,而是冷眼欺生;有人遇到倒霉事,他更不会安慰几句,而是站在一旁幸灾乐祸;有人做了好事,他也不满,全是一股嫉妒之心,等等。

倒霉之后,是不在乎,敞开心扉积极生活;还是很在乎,纠结着带着恶意去生活,其实是一个态度的选择。选择不在乎,敞开心扉的人心情是明朗的、愉快的、坦荡的、温馨的;选择很在乎,带着恶意的人,心境常常是阴暗的、烦躁的、猥琐的。

例如,一个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的人,一般不会在乎小事,天大的倒霉事烦心事在他们的心里也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几乎无一例外对倒霉和烦心事很在乎的人,都是一些失意者。大家最讨厌也最常见的“长舌妇”或者“长舌男”,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人这类人不做正经事或者做不了正经事,就无事生非,打探人的隐私,散布一些流言,今天捣鼓张三,明天捣鼓李四,人见人怕,还自以为得意。但如果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就说明他的日子已经不妙了。这样的人不仅生活状态会越来越差,而且会慢慢地不被他人接受,被人轻视或是孤立,很难成大事。他们很少会有真正的快乐。

学会敞开心扉,微笑面对生活,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拥抱生活,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世界上没有不快乐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迷了路,用心寻找方向

迷路和走错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当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人们总是发出不自信的感叹:“难道我走错了路?”事实上,很多时候,并没有走错路,只是在这条路上暂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口,是迷了路。

迷路,并不可怕,只要你用心寻找出口,一定会找到那个最终的出口,不要轻易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不要因为一时的迷茫就怀疑自己的选择。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小村庄,传说,村里从来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够走出去。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莱文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奇怪,他来到这个村子向这儿的每一个人问其原因,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结果总是转回出发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尝试着从村庄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莱文很纳闷,让一个人带路,他跟在那人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次莱文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大漠里,一个人如果跟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位于一个方圆几千里没有一点参照物的沙漠中,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的确不可能。

这个和莱文一起走出沙漠的青年就是阿古特尔,他因此成为比塞尔村的开拓者,在他的带领下,人们终于可以走出沙漠了。如今,他的铜像竖立在小城的中央,上面刻着一句话: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

村里的人一直走的路并没有错,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方向,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走出沙漠的出口,他们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沙漠是走不出去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迷了路,但是可悲的是他们在莱文之前没有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人生的道路更是复杂,你在慎重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之后,在遇到暂时的挫折甚至打击时,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选择,要知道你更大的可能只是暂时迷了路,只要能够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位置,就能够找到最终的出口,通往成功的彼岸。

内心宁静,梦想是你的宝贝

大凡成功者都有梦想。他们做事大方、不拘小节,踏实勤勉,肯于付出;而且为了梦想他们很少会计较眼前的小利益。

据说,奥地利的布鲁克居住在贫困的乡间,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后来工作受伤,无力继续支撑家庭,加上两个需要扶养的年幼弟弟,家里的重担顿时成了布鲁克的重责大任。尽管如此,他依然坚信自己的梦想会实现。

一天,一位顾客匆忙拿了一双鞋底坏掉的皮鞋,交给布鲁克修理。

布鲁克动作熟练,隔天便把鞋底缝补、敲钉完成。顾客抚摸着那双鞋子,感动地说:“小伙子,谢谢你把我的皮鞋修好,这是我见过的修得最好的一双鞋,不但缝补得很坚固,还把皮鞋擦得跟新的一样。”

附近同行擦皮鞋的人,私下窃语:“布鲁克真是服务过头了,顾客只付了修皮鞋的钱,却把皮鞋擦这么亮,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么笨,是注定一辈子落魄的。”

布鲁克并不在意这些话,只是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他觉得为顾客着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收取顾客的钱心安理得,这样就够了。

后来,布鲁克受到皮鞋工厂的雇用,在工厂专门修补有瑕疵的皮鞋。多年以后,那些嘲笑布鲁克的人,仍然还在街头修补皮鞋,至于布鲁克,已经担任奥地利最大皮鞋工厂的制造经理。

看吧,如果你希望命运给自己一个机会,希望别人给自己一个机会,不如像布鲁克一样先以自己的付出给别人机会,接着,慢慢累积自己的梦想?

当然,有梦想的人多,最终实现的人却没有几个。比如,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安第斯山脉有两个好战的部落,一个住在低地,另一个住在高山上。有一天,住在高山上的部落入侵位于低地的部落,并带走该部落的一个小婴儿作为战利品。低地部落的人不知道如何攀爬到山顶,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决定派遣最优秀的勇士部队爬上高山去带回这个小婴儿。

勇士们试了各种方法,却只爬了几百尺高。正当他们决定放弃解救小婴儿,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时,却看到婴儿的母亲正由高山上朝他们走来,背上还缚着她的小孩。其中一位勇士走向前迎接她,说:“我们都是部落中最强壮有力的勇士,连我们都爬不上去,你是如何办到的呢?”

她耸耸肩说:“只因他不是你的宝贝。”

这两个故事告诉人们,不仅仅要有梦想,还要把梦想当为自己最重要的宝贝,重视、爱护,并为之奋斗,才能够最终实现它。!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静下心来,找回自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慧闻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慧闻著并收藏静下心来,找回自己最新章节回归初心,见证人生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