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征服了自己,谁就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的名字或许会消逝,会被人遗忘,但他以精心的照料和痛苦的眼泪播撒的种子,却在不朽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获得丰收。

——奥迪·B·福克

人生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或者说每个人其实都是普通人。然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元首的总统,在政治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仍能保持普通人的本色,就没那么容易了。戴高乐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

戴高乐将军在听取别人意见时,经常会保持沉默。这并不是因为对对方的意见表示异议,抑或为了打动对方,更不是为了显示某种谦虚的美德。他主要是出于谨慎,他想使自己在表态前有一段时间进行思考。他考虑问题总要设想意外的情况。“以后再说”是他的口头禅,“试试看”他也常挂在嘴边。他派让·德布罗格利到瑞士的埃维昂同阿尔及利亚人谈判。他向德布罗格利作了明确的指示,然后停了一会又说:“好吧,你试试看!”

只有对一些不重要的或经过深思熟虑已经胸有成竹的问题他才立即表态。1966年,让·圣特尼首次受白宫之托同北越人接触以研究一项谈判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虽然自己已经离开政府,但仍应征得戴高乐的同意。戴高乐默默地读着让·圣特尼递给他的白宫来信,他刚把信还给对方便立即回了话:“不行!”这是因为他对法国在美越冲突中能否出面调停已考虑再三,并认为为时过早。这一点已被以后事态的发展所证实。必须指出,这里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他不信任约翰逊总统,根本不想为他出力,即便是通过中间人;二也许是他不能容忍别人企图利用他的一位下属的威望,而把他撇之一旁。

戴高乐曾挨过两种完全对立的指责:一种是指责他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另一种是批评他攫取别人的想法。这是因为他虽不仓促表态,可对于别人提的建议却一条也不放过。他把所有的意见都储存在脑子里,反复推敲,几个星期、几个月乃至几年后又会重新拿出来。的确,别人的意见对他来说是至为重要的,哪怕最后还是没有采纳。一位负责替他起草讲话稿的旅行处的官员,发现自己写的讲稿在最终的定稿中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于是有一天他问戴高乐究竟有无必要继续他的工作。戴高乐回答说:“当然有必要■!我需要一份讲稿,为的就是和它唱反调。”

戴高乐夫妇治家很严。他们严禁子女打着戴高乐的旗号牟取私利或借以炫耀自己,还教育后代尽量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研究戴高乐家族的女作家克洛德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李翰洋 编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翰洋 编著并收藏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最新章节无知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