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期的友情与爱情

友情与爱情是人世间除了亲情之外的两种最伟大、最高尚的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结果。可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随着性意识的渐渐觉醒,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的朦胧的渴望,他们不仅呼唤纯洁的友谊,也憧憬着美好的爱情。这一时期,他们对情感生活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由于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们往往分不清爱情与友谊的界限。在做一项关于中学生关于什么是爱情的调查中,有很多同学都自称自己“正在恋爱中”,他们十分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爱得很认真、很严肃,不是小孩子在办家家,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请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相信他们。其实,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分清友谊与爱情,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所以,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爱情是爱人之情,是男女双方最真挚的一种爱慕,并且渴望对方能够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爱情具有排他性、持久性和强烈性。男女双方一旦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其最终目的就是结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并且双方要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

友谊是友人之谊,相对于爱情来说,友情是朋友或同学之间的一种深厚感情,它来自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来自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来自心灵的碰撞和相互的倾慕。西塞罗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悦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亲密纯真的友谊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最优美的感情之一。它是人们在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并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鲁迅与瞿秋白之间的友情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如果能在中学时期结下深厚的友谊,往往会令人觉得终身难忘。

爱情与友谊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友情虽是爱情的前奏,但友情却比爱情来得现实。友情的实质是付出,爱情的实质是收获。没有付出的友情必是浮萍,没有收获的爱情必是心恋。友情的途径是共鸣,爱情的途径是默契。共鸣的友情能够得到知己,默契的爱情能够得到依托。友情像甘露,饮了能令心田枯涸的人得到滋润。爱情像美酒,吃了能使人沉醉狂歌。友情很淡,却不乏清醒。爱情很浓,却不乏盲目。友情最珍贵的赠品是原谅与宽恕,爱情最珍贵的赠品是理解与信任,友情与爱情最接近的地方便是缘份。缘份尽了,再好的友情、再好的爱情也会失去。失去的友情,必会留下一种如水如酒的记忆。失去的爱情,必会留下一种冰般冰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友情可以追述,爱情却不可追述。追述的友情会让人领略到心灵的慰藉,追述的爱情却让人领略到心灵的伤痛。友情与爱情的根基是现实不是幻想。幻想的友情将是神往,幻想的爱情却是梦萦。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友情并不等于爱情。有时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特别深厚,感觉特别谈得来,就误认为两人之间有了爱情。实际上青春期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但这种好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因此中学生不要急于把这种好感发展成爱情。因为在人的一生当中,中学时期是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是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的最佳时期,也是确定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尚处于不断完善时期,判断力和抉择力都还不够,对异性同学难以有完整的人格和能力上的深入了解,若是让自己过早进入恋爱阶段,不免带有极大的冒险性和盲目性。这对于自己和对别人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人生如四季,但青春期却不是播种爱情的季节,虽然青春的爱情象朦胧的月亮,遥远而迷人;但是青春期的爱情也像昙花,美丽的刹那过后,却摆脱不了凋零的命运。而我们只是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那么得贫瘠——知识还很贫乏,身体还很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何况,“初恋时我们不懂得爱情!”那么,我们将用什么来支撑不合时宜的爱情?诗人维舍斯拉夫斯基说得好:先安身立命/再奠基自己的爱情/否则你美好的憧憬就会落空/轻率和非份/使你抱憾终生。建立在贫瘠土地上的感情之花,前途是迷茫的,果子是苦涩的。所以,青少年应该广交朋友,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从各个方面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切不可过早地谈情说爱,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花前月下,必然会分散精力,以至丧失求知、求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后在回首往事时难免会悔恨万分的。

2.知心朋友很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小男孩很小的时候就爱和一棵很大的苹果树玩,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他。随着小男孩年龄的增大,他想要玩具,树就让他摘光苹果卖了去买自己喜欢玩具;他要盖房子,树就让他砍走所有的树枝;他要划船出去散心,树就让他砍掉树干去做船。而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他能常和它玩,但它却从未对他说过。最后,树终于如愿以偿。男孩老了,而树也只剩下了树桩。而这个老树根又成了男孩歇脚的地方。当每次男孩坐在老树根上时,树都开心得热泪盈眶……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会被小男孩和树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大千世界里,一个人可以没有父母,但不可以没有朋友,不能没有好朋友,更不能没有知心朋友。人,如果没有了朋友,那么,他的生活就犹如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涩无味;犹如花儿没有了阳光和雨露,没有了光彩。那么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我们人生旅途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陪我们渡过寂寞的时光;是狂风暴雨中的那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是冬天里那冒着热气的一杯茶,捧在手里,暖在心里;是生活中与我们有缘的哪些人,和我们相遇,相识,相知。一个人或许有很多朋友,有萍水相逢的朋友,有知心朋友,有与你形影不离的朋友,有酒肉朋友,有患难朋友……而知心朋友就是那种当你心情沮丧时,在你旁边默默支持你、鼓励你,给你信心的人;在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给你自信,激励你战胜挫折,冲出困难,使你重新扬起生活自信的风帆,在生活的海洋里迎风破浪的人;是那种当你感到烦恼时,能充当你最忠实的听众,可以让你将心中的烦恼一吐为快,使你感到释然的人;是那种当你取得了成绩时,能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且能鼓励你再接再励的人。巴金老人曾说过:“朋友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我想,他所指的朋友就是知心朋友了吧!

人,无论是谁,都需要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往往想通过交往来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但是有的人却因为找不到知心朋友而苦恼万分,他们觉得虽然每天与同学们生活在一个班级里,朝夕相处,但常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感到孤独和寂寞。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知心朋友呢?一方面要努力增强个人的人际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广交善择、寻觅知音,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朋友一定要真诚。真正的知心朋友,是开诚相见,肝胆相照的。很多人都对知心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秘密,倾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憧憬自己的未来人生,这样的交往不仅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而且也有利于共同进步。

其次,对朋友一定要宽容。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的某个地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来到了沃野,于是他们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就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起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笑的回答说:“当你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是任何凤都不能抹灭的。”其实朋友间相处,无心的伤害往往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拥有比天空更宽阔的气度,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过的人,你会发现这世上很多人都是你的朋友。

第三,要善于选择兴趣、爱好相同的知心朋友。如果两人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大致相同,就容易成为知心朋友。这种相似可以驱使两人强烈的地要求与对方接近,而在进一步的接触过程中又会发现彼此有那么多能够达到共鸣和相通的地方,这也使得双方欣喜万分,象找到了盼望已久的瑰宝,急切地从一颗心走入另一颗心,而且,彼此越相近,就更觉得感情上依赖。

第四,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集体活动中。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学习。能在共同的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获得学业上的优势,使很多学生所梦寐以求的。如果我们做一个择友倾向性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多数人是愿意和学业优秀的同学做朋友的。因为学业成绩是一个综合指数,它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我们意志力、学习方法等诸多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检验,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人的标准。优良的品性,诸如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讲信誉受信用,是很容易获得众人赞誉的,连最邪恶的人都忍不住对品行高尚者发出内心赞叹。心灵的美好是已故巨大的人格魅力,它会把荣誉和友情带给我们。

第五,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友谊的彩桥要靠我们自己去假设,它自己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这就是说要想交知心朋友,就得积极主动。因为友谊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双方心灵的震撼和一种和谐的默契。如果没有交往与接触,即使内心再倾慕也会使我们与真正的友谊失之交臂。正如朱伯儒所说:“埋怨别人冷淡,不如首先燃旺自己的这块炭,去温暖别人。”大多数友谊的建立都有一个一方主动与另一方频繁接触、逐步接近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频繁的接触、打交道,才会使对方了解认识自己,产生交往动机。例如:小波与小明是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同学,小明对小波知之甚少,而小波对小明却钦佩已久。所以,小波多次主动向小明请教学业上的问题,并主动邀请小明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久而久之,小明被小波热情、活泼、积极进取的个性所吸引,两人后来成了知心朋友。

确实,人生的最大幸福莫过于有几个知心朋友,鲁迅先生曾录前人对联送给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充分显示出两人的情谊之深,也说明了知己的可贵。知心是互相的,只有你对别人知心,别人才会对你也知心,所以要以真心换真心。

3.青春期的“异性效应”

一段历史,一则故事。50多年前的1950年春,在中国的丝绸之路上,在肆虐的凛冽寒风中,突然一支奇特的队伍映入人们的眼帘——这是一支由200多辆军用卡车组成的绿色长龙,它们从兰州出发,由东向西缓缓蠕动,车上裹着严严实实的帆布篷,给人一种神秘、神奇之感,这就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第一代大西迁的中国女兵。她们去哪里,她们为什么又如此匆匆的上路呢?

在新中国刚成立后的第七天,即1949年10月7日,王震将军便马不停蹄地率领我20万大军开进西北边疆,当时他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内有土匪,外有敌人,吃穿用等十分艰苦。更令他们头痛的是,官兵普遍大龄,团以下几乎是清一色的“光棍队”。要开垦,要戎边,要保卫大西北的安全,如何令这部分人安心呢?斟酌再三,唯一有效的方法就的尽快解决官兵的婚姻问题,解决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后经党中央批准,一场大规模的女兵西迁进边疆的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一位当年屯垦戎边如今已成为一位老妈妈的老人回忆说,到了这里才发现,我们既不是扛枪站岗放哨的病,也不是戴白帽穿白衣的白衣天使,而是成了一名“庄稼兵”,在茫茫的大漠里和男战士们一起种庄稼。这些温柔活泼的女性,在与军垦官兵的共同生产生活中,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昔日寂寞单调的军营生活充满了欢乐和生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来自内地的姑娘们纷纷和军垦官兵们恋爱结了婚,在天南地北扎下了深深的根。如今她们有的成了著名的女医生、女教授、女科学家或女劳动模范。在昔日的荒漠上拔地而起的石河子、阿拉尔等一座座新兴城市,都有着她们的汗水及血泪的奉献。她们是新中国建立后边疆开发史上一座座无悔的亮丽丰碑,她们的“固疆”献身作用及意义将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让他的儿子一心侍奉上帝,不让儿子接触世俗社会。有一天,他带儿子到了佛罗伦萨,儿子见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像皇宫、公牛、马匹、金钱,可他全都不曾留意,唯独见到了女人,他问:“它们是什么?”这位老人不愿意让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就说:“它们叫做绿鹅。”儿子立刻对父亲说:“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我要喂它。”这位封建老子深悔不该把儿子带到佛罗伦萨来。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异性效应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异性效应呢?“异性效应”是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是男女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更能让参与者感到心情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或在异性面前,人们往往对自己要求更严,表现往往更出色。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与异性一起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与异性交往时,人们会激发起更大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更积极、更高尚。因此,男性和女性一起做事、处理问题都会显得比较顺利。

异性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说某男生留了长发,家长、老师三申五令让他剪短,但他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几位女生发表看法:不好看,还是短发神气。第二天,长发变成了短发。再比如说有的男生在女生朗读课文时倾心聆听,表现出愉悦的神情;有的女生在作文中,把一个相貌平平的男生描写得帅气无比、举世无双;男女生同在教室的时候,有的女孩子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嗓门,以显示自己悦耳的嗓音;很多女同学喜欢和男生在一起,很多男同学也喜欢接近女生;女孩子好打扮自己,希望得到男孩子的注意;男孩子爱在女生面前逞能、不服输,用带有冒险的“英雄行为”显示自己的力量,以使异性对自己产生好感,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来自异性的“加油”声会给运动员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不少中学生就直言不讳地承认,与异性同学在一起学习、工作和娱乐,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这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情感交往,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由于性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身体外形及体内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性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又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微妙而复杂的反应。而少男少女心理上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男孩子往往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不计较点滴得失,好问好动、好想。当然也有的男孩粗暴骄横,逞强好胜。女孩往往文静怯懦、优柔寡断、感情细腻丰富、举止文雅、灵活、委婉,有较多的被动意识。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出于各种原因,反而对异性表现出很大的心理矛盾。表面上,很多同学故意对异性采取疏远、回避,甚至是一种毫不相关、不屑一顾的态度,特别忌讳在同性同学面前与异性接近,但内心深处对异性则有一种非常神秘的新奇感,常常渴望并想象自己与异性接近,甚至看到别人接近异性,心里还有些嫉妒,对异性出现的一些细小变化比较敏感,常在心里比较和评价异性同学,关注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

因此,异性间的相互交往及由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心理活动都具有大量的生理效应,可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而奋发向上。如果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能够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那么,青少年怎样更好地、合理地利用异性效应呢?

一、利用“异性效应”,取长补短、丰富完善个性

男生和女生交往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使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情感上的互相交流,可以丰富对不同情感色彩的体验,使意志得到锤炼,使性格更豁达、开朗,使人的性格逐渐成熟。这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

二、利用“异性效应”,有利于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果接触不到同龄异性,会对同龄异性缺乏了解。所以,男生和女生交往,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使自己的性生理能量得到正常的释放,从而满足心理需求,使心理逐渐平衡。如果长期缺乏与异性交往,容易发生性心理扭曲,造成适应不良。有的人长时期不敢与异性接触,便会对异性产生胆怯、不满等心理。

三、利用“异性效应”,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

在思维方法上,男孩子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强;女孩子则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观点相互启迪,往往能触发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男女同学相互交往,心理交融,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如一位班主任发现班级集体唱歌时,精神不振作,有的女生不唱,有的男生油腔滑调,总是唱不好。于是就组织了一次“革命歌曲演唱”的主题班会,由男女生干部共同主持,男女生分坐教室两边,一个一个分别来唱,加上掌声、赞许声,群情激昂,最后又来了一个男女生二部合唱,非常成功,收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效果。

四、利用“异性效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青春期的男女学生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往往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异性学生)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男女同学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如某班的宿舍卫生总是搞不好,不少学生不叠被子、床铺乱七八糟,老师想了个办法,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床上贴上名字,检查卫生时,男学生检查女宿舍,女学生检查男宿舍。由于谁也不想在异性同学面前丢丑,因此宿舍卫生大为改观。男女同学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当然也一定会注意规范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在评价别人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己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利用“异性效应”,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争我抢,狼吞虎咽,一桌菜吃个精光。女孩子在嘻笑打闹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报销了,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为改观,男孩子你谦我让,大有君子之风度,女孩子温文尔雅,大有淑女之风范。由于“异性效应”,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成绩优异,谈吐文明礼貌,举止潇洒自如,服饰整洁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的气质。女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美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这种相互激励就成为男女同学共同发展的动力和“促进剂”。

总之,“异性效应”是中学生中一种很正常、很自然的现象,对发展学生的真诚友谊,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合格精神、团结观念和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男女同学在交往中要互尊互爱、和睦相处,珍惜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4.同学之间需要同情和理解

向阳中学初一二班有个叫李娜的同学,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后来母亲改嫁,她就和外婆相依为命,生活极端困难,每个月仅靠外婆二百多元的退休工资过日子。每次学校开展集体活动,如:春游、秋游、看电影等,她都找借口不参加,实际上,老师明白:她内心是非常渴望能够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可是外婆那一点退休工资两个人过日子还不够,又怎么支付得起其它的费用呢?

开学后,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定做一套秋季校服,不久,班里其他学生都穿上了漂亮的西装,个个都兴奋不已,不用说,李娜同学没有钱交。看着别的同学神气的样子,她只好一个人偷偷地落泪。甚至有少数男生说她是个穷鬼,拖全班的后腿,影响班级服装整齐。老师在得知这一问题后,专门召开了一次主题中队会,内容是讨论给李娜同学捐款买校服这件事。会上,同学们围绕该不该给李娜同学捐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班长马燕南第一个发言:“老师,我们为什么要给李娜同学捐款?”老师说:“李娜同学家庭困难,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她的困难就是我们大家的困难,我们应该帮助她。”“可她平时表现不好,没有同学愿意和她玩,我们干吗要给她捐款?”马燕南似乎一百个不愿意,别的同学也跟在后面瞎起哄。老师继续耐心地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说:“李娜同学是我们班集体的一份子,她有了困难,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试想想,如果是你,别人这样对待你,你心里会怎么想?同学们不妨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然后老师又接着把她去李娜同学家家访时看到的祖孙俩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生活的情景向同学们描述了一番。听着老师动情的描述,许多同学都很专注,当老师最后说到你们平时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让他们给你们买新衣服,带你们吃肯德基时,李娜同学正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说到这,李娜同学趴在桌子上哭了,其他同学的眼圈也红了,马燕南同学的眼眶也湿润了,他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这么自私。您说得对,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他们。我捐五元,同学们,大家都献出你们的爱心吧!”说完,他走上讲台,逃出五元钱,放在讲台上。也许是班长的带头作用,同学们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你一元,我三元,不一会儿,就凑足了订校服的钱。看着身旁同学的一张张笑脸,李娜同学又一次流下了晶莹的泪花,这泪花是激动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是啊!我们绝大多数中学生生活得都很幸福。父母的爱护、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社会的关怀下就象一道道暖流流向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但人总免不了有忧愁烦恼的时候,学习上的困难,同学之间的别扭,老师对自己的批评,以及其他种种不尽人意之处,都可能会使我们心情低落。人生就象万花筒,变幻莫测;也象晴雨表,时高时低。“人有旦夕祸福”,谁都可能遇到困难、挫折和不幸。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理解与同情。我们总是把同情与理解挂在嘴边,渴望别人同情自己、理解自己。反过来想想,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别人可能更需要你的同情与理解。

同情和理解,是指对他人的不幸遭遇能够产生共鸣,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和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关心、安慰、支持等情感援助。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精心编织的长达八百页的“美德书”中把“同情”列在经典性的、不会随着时代与价值变迁而消逝的永恒美德的首位。苏霍姆林斯基则是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文中苦口婆心地告诫教师要教会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培养孩子具有善意感。甚至,在他的著作中将同情视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重要标志。

英国有一所“同情学校”,英国散文家卢克斯在参观时看到,有个学生要人搀着走,好像瞎了,某个学生夹着T字杖,在窗口看别人走动,好像她是个跛子。其实,这些孩子既不瞎,也不跛,只是学校要她们某一天要做盲人,某一天要做跛子。这样学生们才能知道盲人和跛子的痛苦,将来长大成人,才会同情那些不幸的人。卢克斯跟那个“瞎子”学生谈了,她说做盲人最苦,她将来照应盲人会特别小心。

但是要记住:同情不是怜悯,或者说不仅仅是怜悯。任何人在遭受不幸时都需要同情,但不是任何人都需要怜悯。真实的同情,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同感,就是将自己的心溶入他人的心;将他人的苦痛视为自己的苦痛;像感受和保护自己的内心尊严一样去感受和保护他人的内心尊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首先是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关怀倍至地触及年青的心灵!学校是养护心灵的圣殿,是高贵灵魂的伊甸园,是崇高精神与细腻内心世界的蓄水池。而我坚信在这里,只有经过同情浸润与洗礼的生命才是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才具有良好的素养。

理解也是如此。陈子昂在他的《登幽州台歌》中写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几句就已经写尽了人类渴望理解又常常不被人理解的境地。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论》中说:“人的理解可以说是心灵中最崇高的一种功能,因此,我们在运用它时,比在运用别的功能时,所得的快乐要较为大些,较为久些。”理解,本来就是指感情和思想上的交流。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也需要理解,我们生活的空间无时无刻不需要理解。理解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理解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也悲哀地发现,由于现代生活,竞争的激烈,关系的复杂,使得人们之间能够真正相互理解的又是那样的少,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理解代表着一种宽容、一种认同。当你理解同学时,不仅可以用使对方从心底感到愉快和安慰,也能让他感到信任和满足。当一个同学娓娓向你诉说他的烦恼时,在你看来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有点枯燥乏味,但请以充分理解的态度倾听,使他感到你的同情和关心,这对他来说对他是莫大的精神安慰和支持。善于理解,及时发现同学的困难和苦恼,并给予精神上适当的支持和行动上的建议,可以说是我们的义务。“心有灵犀一点通。”理解其实并不需要太聪明的头脑,只要我们拿出我们的真心去参与,通过心与心的接触,才能理解别人,同时被别人所理解。

所以,当你看到雨天滑倒的小朋友,遇到一瘸一拐的流浪狗,见到正在过马路的残疾人时,请拿出一颗同情的心去帮助他们吧!当你的朋友受委了屈向你倾诉时,当你的父母、老师善意地批评你时,请用理解的心去包容他们吧!因为只有善于同情和理解别人的人,自己才会感到快乐!

5.如何与同伴交往

上课铃声响了,黑板上几个大字“我是勤劳小蜜蜂”,让同学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莫名的紧张。今天将产生出本学期班里的“小蜜蜂”称号获奖名单,每一个同学都在下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将在这节课向全班同学做一学期工作的总结和成果的展示。班主任王老师首先做了评选标准的介绍:“由于是第一次,我们不要求你做多少事,也不要求你必须有多少成绩,只要你有参与评选的勇气,并且真正为集体服务了,那么人人都有机会获奖,名额不限。”听到这里,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自信的笑容洋溢到脸上。评选正式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一本正经地做起了工作总结。在一次次掌声之后,娜娜也走上了讲台,她长得既漂亮又很可爱,是那种大家闺秀似的女孩子,曾用歌声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许多荣誉,也因此被江爷爷接见过,本学期她担任副小队长和音乐课代表的工作,总结做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都为她鼓了掌。

在所有参选同学做完总结之后,开始投票评选了,大家不由得又紧张起来,然而一个个人名都被多于一半的票数通过时,紧张被兴奋和快乐所取代。到她了,可是下面举手的却是廖廖无几,充满疑惑的老师不禁问道:“为什么?”“她根本没有每节课间检查用具。”“那天她没做值日就走了。”此时竟然一改刚才的沉闷局面,有许多人都高高举起了手准备发言,老师意识到不能再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了,便打断了他们,开始了下面同学的评选。最后在参选的四十多人里,就连平时最不受欢迎的小刚也上线了,然而只有她落选了。

为什么在老师眼里这样优秀的孩子,同学们竟然不喜欢她,不接纳她?第二天,老师找了她心目中的两个好朋友聊天。

“你认为娜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太傲气,别人不能碰她。”

“她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那天……”

……

一个个事例说明她也许在某些方面的确很优秀,但是她不会与同伴交往,没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

人生活在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既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又是一种社会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就越会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正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才会慢慢形成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对外界的看法,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青春期的男孩来说,同学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总是希望有人与他(她)进行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具体活动,希望加入某一群体,并为之所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这样,快乐时有人与你分享,痛苦时有人为你分担,迷惘时有人给你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你援助,忧伤时有人来安慰你,气馁时有人来鼓励你。通过交往,人们能够寻求心灵的沟通,能够寻找感情的寄托。

那么,该如何与同学相处呢?

一、互相尊重

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爱护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恭敬他。互相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敬和重视对方。要知道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尊重同学,就应该尊重他的一切,包括尊重同学的人格,尊重同学的愿望、感情、爱好和民族风俗习惯。那么,尊重同学应该体现在哪呢?比如说:在学校里,应该尊重高年级同学,爱护低年级同学,尊重女同学,不取笑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背后议论同学。同学间每天见面时要相互问好、离校时说声“再见”。这虽然很简单,但确是真诚、礼貌的表示,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必要形式。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朱师傅为周总理刮脸,突然总理咳嗽一声,朱师傅没提防,给总理的脸上刮了个小口,朱师傅忙道歉说:“对不起,总理”,总理却亲切地说:“怎么能怪你呢?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幸亏你刀子躲得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有一颗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心,才能使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尊重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总是让别人尊重自己,唯我独尊,那是不现实的。只有从我做起,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每个同学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我们有些同学不大注意这一点,常常用自己的长处去讥笑别人的短处,跟别人说话不分大小、拌嘴专门揭短,开玩笑开过头,侮辱人甚至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是不应该的。

二、互相关心

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人能够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会感到很温暖,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同样,受到别人关心的人,他也会去关心别人,这样相互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友好、亲密的关系。雷锋生前有一句名言:“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小时候十分关心同学,爱护同学。一天早晨,同学们上学遇到大河涨水,石桥被淹没了,一群低年级小同学不敢趟水过桥,正急得没办法,雷锋见此情景二话没说,卷起裤腿,趟着没膝深的河水,把小同学们一一背过了河。雷锋的一位同班同学,因患病几天不能到校上课,雷锋每天放学后来到这位同学家,一面安慰同学安心养病,一面耐心地帮助同学补习功课。在雷锋的热情帮助下,这位同学没有因为患病落下一节课。我们要以雷锋同志为楷模,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爱护。但是关心同学一定要真诚,要热情,不要只留于口头上。当同伴有求于自己时,应该竭尽所能得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关心和体贴。

三、文明交往

同学之间在交往时要举止稳重、大方、行为适度。与人谈话,不要对别人拍拍打打或用手对别人指指点点。不要当着同学的面与别人交头接耳,同时不要在别人单独谈话时凑上前去听。自己讲话时注意离对方不要太近、尤其不能溅出唾沫来,走路时不要搭着别人肩膀走。在同学面前,特别是在女同学面前不要乱开玩笑,更不能搞恶作剧,同学之间逢年过节、过生日可以送点小礼物,最好是自己动手制作,如贺年卡、生日卡等。在与同学交往中还要注重讲礼节。妨碍别人时要立即改正,并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妨碍自己,并表示歉意时要说:“没关系”;当别人给了自己方便和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当帮助别人做好事、受到感谢时要谦逊地回答:“不用谢”,“别客气”;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气说:“请”。礼貌是交往的桥梁,不讲礼貌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自己也会失去朋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将是一位学问浅显,听不到太多东西的人。同学们要学会文明交往,广泛交朋结友。

四、互相理解、互相宽容

作为同学、作为朋友,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当同学、朋友遇到挫折、苦闷、压抑时,他需要一个发泄情感的对象。如果我们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就是对朋友莫大的理解和支持。在倾听过程中,不时插上一两句富有情感并且发自内心的安慰话语,可以引导他走出烦恼与不快的泥淖,同时也会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另外,同学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迥异,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所以同伴之间被人误解、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同学之间交往时一定要学会宽容。一个对别人宽厚、有气量,不计小隙,能宽容异见的人才能为大家所喜欢和接受,同时你也能赢得更多的友谊,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五、要主动与同伴交往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伴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互相传递信息,这样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六、交往要有“度”

中国有句极富有哲理的话:“物极必反”。生活中,任何过了头的东西都会走向它的反面。同学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交往过密,反而容易出现裂痕;而把握适当的“度”,才能使同学间的友谊成为永恒。

人不是自己独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求。而朋友是人生的任何阶段都需要的,如果没有朋友,就像春天没有美丽的花草,夏天没有热烈的阳光,秋天没有田野的果实,冬天没有皑皑的白雪。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同学之间的珍贵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吧!

6.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虽然谁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但是或早或迟,或大或小,总是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挫折,它就如同人生的影子,伴随着每一个人前行的脚步。遇到挫折,有的人整日沉沦,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有的人却笑对挫折,把挫折、困难当作前进的阶梯,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一、战胜挫折,战胜绝望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连着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未婚妻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是一个聪明人,他具有执著的性格,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就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然而,作为一个聪明人,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但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当选为美国总统。

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要有能够坚持下去的信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其实,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取得成功。但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不同凡响了。坚韧和执着铸造了林肯,但对不断前行的勇者来说,挫折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英国作家斯迈尔斯说:“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我们往往是通过发现哪些不该做而懂得哪些应该做;从不犯错误的人也许永远不会有发现。”

二、战胜挫折需要毅力

198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如果想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就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并且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了;又换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试验,又失败了;再换质矿石和矿苗做,仍然还是失败;总共做了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毫无结果。但是,它没有气馁,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爱迪生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晨三、四点,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甚至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

1880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然毫无结果,他的助手开始灰心丧气。有一天,他试着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成功了,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发明钨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和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失败了,再重新开始,周而复始。正师凭借着他顽强的毅力,他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斗争的生活。我极端重视由斗争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难免会有些挫折,关键在于面对挫折,你会选择前进,还是退缩?如果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困难面前退下阵来,那么,今天我们或许还生活在黑暗之中。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由此可见,挫折可以造就奇迹,挫折可以使人走向成功。

三、面对挫折,保持良好心态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苏轼,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瑰丽的文学篇章,但是他能成为一个历代为人所敬仰的人物,绝不仅仅如此,而是在他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身处政治和生活的两重困境的他没有悲观沉沦,而是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终于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向后人展示的是。试想一下,如果苏轼在遭遇打击以后,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怨天尤人,那么,我们或许就看不到他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及睿智旷达的人生哲学了。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怕、不要逃避、不要颓废、不要绝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把挫折变成垫脚石

有一天一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救它了,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把井下的驴子埋了,以消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感觉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驴子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在生命的旅程中,谁都难免会身陷逆境,遭遇各种各样的“泥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把身上的“泥沙”抖掉,然后站到上面去呢?巴尔扎克曾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让你站得更高。”所以,抖落身上的“沙子”,把挫折变成你的垫脚石,那么即使是掉落到再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脱险。

五、经受挫折的考验

长大去打NBA,这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当年幼的博格斯向同伴说出这句话时,同伴无不捧腹大笑,竟然有一个笑得跌倒在地。因为博格斯长得太小了,在同伴中是最矮小的一个,他的个头只有160厘米,这样的身高即使在东方人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是在两米都嫌矮的NBA里。博格斯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放弃努力;相反,他热爱篮球,下定决心要打NBA。他天天和同伴奔跑在篮球场上,其他人回家了,他还在练球;别的孩子都去享受夏日的凉爽,他依然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在篮球场上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他自己深知像他这样的身高,要想进入NBA必须要有过人之处。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终于,他成功了。在NBA中,博格斯是夏洛特黄蜂队中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人阵中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他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创记录的矮子。他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要记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如果你能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成功和胜利的前奏曲,经得起挫折的考验,相信你也能创造博格斯那样的神话。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呢?

第一,沉着冷静,不慌不怒。

第二,增强自信,提高勇气。

第三,审时度势,迂回取胜。所谓迂回取胜,即目标不变,方法变了。

第四,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当你遇到挫折时,要勇往直前。你的既定目标不变,努力的程度加倍。

第五,移花接木,灵活机动。倘若原来太高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可用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替代,这也是一种适应的方式。

第六,寻找原因,理清思路。当你受挫时,先静下心来把可能产生的原因寻找出来,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情绪转移,寻求升华。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方式,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

第八,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第九,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第十,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人生,就好似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之旅,经历大风大浪是必定的。但只要不在打击面前气馁,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失望,不在失败面前却步,相信风雨过后你一定会见到美丽的彩虹!!

牧之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第三十六章《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第二辑 心态决定命运(2)《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第六辑 打破禁锢头脑的枷锁 创造天才的自我《不懂心理学,就当不好经理》第1章 心理学入门知识《别让情绪左右你:现代人情绪控制与心态调节自助读本》第一章 情绪伴你一生——认识情绪才能掌控情绪《不可不学的销售学32定律》32 250定律:每一位顾客身后站着250 名新顾客《读心术攻心术宽心术大全集》第45章忧郁时懂点宽心术《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第七章 读懂顾客求“效率”的心理,速成快捷是卖点《心理三术:洞察术 操纵术 调节术》调节术(3)《金科玉律全集》第十二篇 思考法则——思路决定出路,希望你也喜欢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12~18岁男孩女孩的专属读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牧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牧之并收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12~18岁男孩女孩的专属读本最新章节第1章 男孩与人交往的那些事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