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经验主义运动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那些遵从不同传统的人持普遍的宽容态度。因此,洛克坚持要一视同仁地予以宽容,哪怕是对信奉“教皇至上”的信徒们也应该如此。尽管休谟嘲笑一般的宗教,尤其是罗马天主教,但他却反对容易导致镇压的“宗教狂热”。这种普遍的开明态度逐渐成了当时学术氛围的特征。在18世纪,它首先在法国,而后又在德国站住了脚。启蒙运动或后来德国人所谓的Aufk-1arung(启蒙思想),并非一直与哲学思想的某个特殊学派有关,实际上它是16世纪、17世纪没完没了的宗教血腥冲突的产物。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洛克和斯宾诺莎都采纳了宗教宽容的原则。同时,这种关于信仰问题的新态度还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因为它必然会抵制一切领域的任意权威,神授君权是不可能赞同这种自由观点的。在英国,政治斗争在17世纪末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由此导致的宪法实际上并不民主,但它却摆脱了其他地方贵族统治所具有的某些无法无天的特征,因而也就不大可能发生激烈的动乱。而在法国,情况则完全不同,启蒙力量已经为1789年的大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德国,启蒙运动几乎仍是一个智力复苏的问题。“三十年战争”以后,德国只是在逐步振兴,它在文化方面受到法国的支配。直到普鲁士在腓特烈大帝的统治下得以兴起以及18世纪后半叶的文学得以复兴,德国才开始摆脱对法国文化的依附。

启蒙运动还与科学知识的传播紧密相关。在过去按照亚里士多德和教会的权威把许多东西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现在遵从科学家的观点已经成了时尚。就像在宗教领域,新教已经产生了每个人都应该独立判断的思想一样,现在在科学领域,人们也必须亲自考察自然,而不应该再盲从那些陈腐学说的权威。西欧的生活正被科学探究的结果改变着。在法国,大革命最终粉碎了旧有的制度,而18世纪的德国大体上还被“仁慈的”暴政约束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言论自由的存在,尽管它绝不是想说就说,普鲁士(如果去掉其军事性质)或许就是最好的国家范例。无论如何,某种形式的自由主义已开始在知识界发展起来,腓特烈大帝自称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主张,在自己的国家里,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获得拯救。

启蒙运动主要是重新评估了独立的思考,从字面上看,它主要是为了传播光明,消除过去普遍的黑暗。人们可以凭着强烈的献身精神致力于这种运动,但它并没有因此成为崇尚激情的生活方式。同时,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哲学简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 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并收藏哲学简史最新章节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