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叙述已经接近尾声。现在,读者可能会问自己从中有什么收获。应该提醒读者的是,我们所讨论的每一个主题,都有完整的专著可供查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只考虑了浩瀚资料中的一小部分。不过,仅仅熟读一本书(不管其范围多么宽广)是从来不会把读者变成专家的。如果是单纯地阅读,即使读得再多,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力也是不会自动提高的。除了扩充见闻以外,还必须对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行。这也是研究哲学史的一个理由,在我们处理每一个论题时,都会有专家提供如此齐备的详尽著作。

对于外行而言(实际上对学者也是如此),重要的是静下心来,不要草率行动,而要从宏观上把握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一种既不庞杂也不过于沉迷于细节的考察。这种考察首先要经过独立思考。我们所作的并不是名词解释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式阐述,无论对人还是对思想,都根据需要有所取舍。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提供普遍性思潮的概貌,同样,对历史背景资料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和精简。本书无意向读者讲述历史,而是要经常提醒读者不要忽略产生哲学观点的历史背景。另外,本书还强调了西方文化传统从古希腊到当代的连续性。

可能有人会问,在这样一本历史书中,我们为什么没有给通常所说的“东方智慧”留一席之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出若干回答。首先,由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的发展有一定的隔离,所以单独讲述西方思想是允许的。另外,这已经是一项足够艰难的工作。所以我们才会做出选择,将探讨的范围限于西方。不过还有另一个理由是你必须相信的,因为在某些十分关键的方面,西方的哲学传统有别于东方的心灵思辨。东方文明不像希腊文明那样,允许哲学运动与科学传统联袂发展。正是这一点赋予了希腊探索独特的视野,也正是这种双重性传统造就了西方文明。

理解这种特殊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特定领域内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哲学并不是一回事,但哲学思考的源泉之一却是科学。通常,当我们考虑什么是科学的时候,就是在处理一个哲学问题;而对科学方法原则的研究,也就是一项哲学研究。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永恒的问题,就是尝试用世界的普遍特征来解释它像什么。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审慎地说清楚:以科学的方式去描述事实,并不是哲学研究的一个恰当的目标。如果不尊重这一界限,系统的唯心主义者就会经常误入歧途。哲学所能提供的是对经验探索结果的一种考察方式,是把科学发现纳入某种秩序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哲学简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 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并收藏哲学简史最新章节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