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罗马中央集权的衰落,西罗马帝国陷入了一个野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普遍的文化沉沦。所谓的“黑暗时代”,大概是指公元600—1000年。当然,任何把历史划分成若干个整齐区段的做法都是很勉强的,我们不要指望从这种划分中有多少收获,它最多只能提示一下该时期的某些综合特征。所以,我们绝不要以为,公元7世纪刚一来临,欧洲就突然一片漆黑,直到4个世纪后,它才重新浮现出来。

首先,古典传统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尽管它们的持续性影响不够稳定,而且受到了限制。在修道院,尤其是在爱尔兰这样的偏僻角落,一些学问得到了鼓励和扶植。但是,称这些世纪为“黑暗时代”也没有什么不妥,尤其是与它们之前和之后的时代相比较的时候。同时,我们必须牢记,用同等的标准来看,东罗马帝国并没有遭遇如此普遍的衰败。拜占庭仍然保持着帝国的控制力,并由此使得学问更加世俗化。而西方要达到这一步则需要花费许多个世纪的时间。同样,当西方文化日渐衰弱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伊斯兰文明(包括印度、中东、北非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却达到了最伟大的巅峰。在更远的中国,唐朝开创了其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纪元。

要理解为什么哲学会与教会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描绘出这一时期教皇统治与世俗势力发展的主要脉络。教皇们之所以能在西方巩固其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罗马皇权消失后留下了政治上的真空。而东方(东罗马帝国)的大主教们除了更多地为皇权所限制以外,他们对罗马主教们的傲慢也从未有过好感,最终,他们的东正教教会与罗马分道扬镳了。而且,在入侵部族的野蛮影响下,西方的识字水平大为降低,而在罗马时代,识字却在整个帝国都得到了普及。那些保留了残存学问的教士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会读写的特权集团。当几个世纪的冲突结束后,欧洲进入了较为稳定的时期,正是这些教士创办了各种学校。在文艺复兴之前,经院哲学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

在7世纪、8世纪的西欧,教皇统治夹在拜占庭皇帝与蛮族君主两个敌对势力中间,在一条危险的航道上行进。从某个角度看,与希腊交往总比依附蛮族更可取,至少皇帝的权威建立在正当法律基础之上,而征服部族的统治者靠的是武力夺权。另外,东罗马帝国保持着罗马鼎盛时代的文明尺度,因而也就保持着某种活跃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与蛮族的狭隘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况且,哥特人和伦巴底人在不久前都信奉阿利乌斯教,而拜占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哲学简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 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并收藏哲学简史最新章节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