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守御武功有功,邓州刺史张寻被加封为检校兵部侍郎,兼京南面行营招讨副使。这算是正式确立了他忠武军中“二把手”的地位。另一封嘉奖,是给裴仲的。敕曰,因生擒贼首黄揆有功,擢邓州偏将裴仲为均州刺史,俟克服长安之后赴任。

对于自己的封赏,张寻早有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裴仲竟然一下就被提拔为了州刺史,几乎跟自己平级了。这让他的心理起了微妙的波动。

倒不是嫉妒裴仲。手下人立功受赏,得到朝廷的认可,张寻真心感到高兴。而且这个升迁也是合适的。黄揆是黄巢的亲弟弟,在黄巢集团中的地位还在孟楷、朱温等人之上,生擒黄揆之功,绝对够得上直接封个刺史。

让张寻感到不舒服的,是唐廷的这种封赏习惯。

唐末因何藩镇割据,战乱不息?受过西方某哲人影响的人都喜欢往经济基础上找原因,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庶族地主阶级兴起,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挑战以皇权为代表的士族阶层……这么说固然没错。但现实往往是复杂的,根本原因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直接原因、客观原因。滥封藩镇,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条。

晚唐朝廷将大批的武人封为握有地方实权的刺史、节度使。这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情况。汉时卫青、霍去病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封侯,食邑万户而已。也没让卫青亲自去管理他的一万六千七百户食邑。换做晚唐,卫青可能早就身兼数镇节度使了。到时即便他对皇帝再忠心,也难保手下人或者继承者们没有异志。

当然,唐廷也不傻,最初这么做只是逼不得已,自己无力彻底剿灭安史的部下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等人,就干脆就地封官,好似后世的“东北易帜”,图个名义上的一统江山。但唐肃宗以后,历代唐皇却没有纠正这个做法,或者说试图纠正却并未成功。慢慢的特殊情况变成了普遍情况,到了晚唐,已是藩镇林立。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张寻如果再早穿个三五十年,在武宗或者宣宗朝时,或许还能从经济政策上想想办法,给大唐补补钙。但到了公元881年这个时候,大唐已经病入膏肓了。要想延其残喘,必须得先治标。

张寻告诫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武人做地方一把手的旧习。地方的行政、财政大权,必须交给文官。

但是,此时这也只能是他的一个想法而已。这个年代的武人,有谁不是为了搏得一块安身立命之所而从军的呢?好比黑齿暖男,就成天把要当节度使挂在嘴边。要想激励他们作战,不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晚唐逆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暮神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暮神祭并收藏晚唐逆流最新章节第401章 好一棚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