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元年八月,关中战场上,唐军呈现出节节败退的态势。昭义节度使高浔被齐军大将李详击败,刚刚夺回不到两个月的华州,再次失守。高浔领着昭义残军,退往河中,投奔王重荣。

大齐的地盘再次扩张,让在襄州守孝的杨复光坐立不安。这时他又得到消息,蔡州刺史秦宗权攻唐州不克,转而东进,连下申、光二州。已经成为坐拥蔡、申、光三州之地的地方实力派。

杨复光十分担忧秦宗权势大难制,于是想出一计,上表朝廷,奏升蔡州刺史秦宗权为奉国军防御使,领蔡、申二州。并命其整顿军务,随时准备入关讨贼。

防御使在晚唐的地位几乎与节度使相同。所以表面上,杨复光是兑现了自己当初对秦宗权的承诺,保举其当上了藩帅。但在唐廷的任免书中,只许给了秦宗权蔡、申二州之地,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认其对于光州的控制。所以事实上这是一招明升暗降之策。

这也是晚唐朝廷经常运用的一种策略,就像“抽税”一样,对藩镇之间战争的胜利果实“抽水”。比如哪个藩帅攻下了两个州,朝廷就只认可其对其中一个州的统治,然后将另一个州收归朝廷。

但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藩镇对此也有自己的一套对策。秦宗权就上表朝廷,保举自己新收的“小弟”王绪,为光州刺史。朝廷如果不同意,那就是无视藩帅意见,任人唯亲。如果同意,那么光州就依然还在秦宗权的掌控之中。

杨复光听说了秦宗权的表奏,心知朝廷不可能不妥协。此时朝廷的全部精力都在关中,既无暇与秦宗权扯皮,也无力真正掌控光州。因此只能对秦宗权听之任之。杨复光长叹一声,自古忠孝难两全,如今大唐形势危急,老奴是不是该出山了呢?

关中,渭河北岸的上马渡,朱温已经在这里驻扎了半个多月。同僚李详在东线节节胜利,北线的朱温却没能前进一步。不是他不如李详能打,实在是敌强我弱。

朱温面对的是几乎三倍于己的唐军。东面不足十里就是李孝昌的五千鄜延军。北面十余里则有党项和义武联军近万人。相较而言,朱温的区区五千人马就有些少得可怜。

他又不能撤回长安。黄巢交待的任务,不完成就回去,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朱温就这样僵在了上马渡,每日寝食难安。生怕唐军两面夹击,将自己赶下渭河。

但出人意料的是,半个月里,占据明显人数优势的唐军,也没有任何军事行动。原来,拓跋思恭、李孝昌、王处存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晚唐逆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暮神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暮神祭并收藏晚唐逆流最新章节第401章 好一棚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