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大到整个天际都一片白茫茫的样子。

麦金莱带着斗笠、披着雨衣,在筑好的一段堤岸前仔细检查着,看看工程质量有没有问题。这是一段水库堤坝,同时也是从乡政府通往河码头、军营的道路,加起来总长也不过区区数百米,全部以石子和细砂土铺路,务求质量在水平线以上。

修筑堤坝的是一群附近的黑人部落民,在被东岸移民征服后,自然而然地被抓到了各处工地上,充当苦力和消耗品。不知道是义成地区的环境太过恶劣了还是活儿太重、生活条件太差的缘故,本地的黑人劳工死亡率相当之高,疾病、劳役、蛇虫都是造成他们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成了奴隶逃亡事件三天两头爆发,让人头疼得很。

十二月份是莫桑比克确切无疑的雨季(同时也是热季),一年之中70%的降雨量都集中在这个季节之内。东岸人设立的义成地区处在湿润的东南信风影响下,降水以暴雨为特征,从土壤吸收水分的观点来看,这并不很有利。暴雨冲刷土壤表层,破坏建筑物(殖民初期以土坯茅草屋、木屋为主),淹没低地——尤其是在沿海地带,最大的暴雨往往都集中在此,且伴随着雷鸣与大风(义成港约三分之一的雨日是雷雨日),有时候一阵大暴雨其降水量能达到200毫米,令人惊诧无比。好在最大的暴雨往往处在夏季后半期(往往不在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目前的义成港还处在比较“温柔”的前奏下,这一点,已来此定居达一年半之久的东岸移民已经有所了解了。

这里是滑台乡,位于后世的博阿内小城附近,滑河(即翁布鲁奇河)北岸,设立于今年年初,由最初抵达此地的五百名淮安府移民及三百名广州府移民共建而成,是义成地区最最深入内陆的一个据点了。

滑台乡所处的纬度虽然是亚热带,但周围的地形无疑还是典型的稀树草原,土壤是红棕壤,为非淋溶土壤或钙层土的变种,发育在地形微缓起伏、年平均温度26摄氏度、降雨量在800海米左右的条件下。这类土壤虽然有机质层不厚,但由于矿物质含量多,所以是肥沃的,这从当地土人种植的高粱收成就能看得出来。

滑河两岸还有一些沼泽土、冲积土,但却无法有效利用来耕种,除非你去搞基建修好水库、水渠和堤坝,不然就只能在旱季拿来放牧——与沿海地区的沼泽不同的是,这些内陆沼泽多是季节性的,雨季泥泞,旱季在炽热的阳光照射下则长满了草类。这些沼泽本身其实就是河流泛滥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自然的径流调节器,东岸人的土地多的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章 苍茫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