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7月8日,顿河畔巴音郭楞小镇附近,来自杜尔伯特部的蒙古千夫长图日根正在帐篷里接待来自东岸的尊贵客人。X更新最快

巴音郭楞是一座新建的城镇,位于后世著名的顿河畔罗斯托夫对面,顿河南岸。自从东岸人下大力气游说,并把蒙古人“骗”到这里来后,那些来打头站的杜尔伯特部牧民们一下子就看中了这里,并在这里设帐建庙,将其变成了附近区域的统治中心。

这里原本有一些俄罗斯移民定居。他们多是北方活不下去的农奴,在沙皇的默许下逃亡至此,将其艰难开垦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很多边疆土地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开发出来的,即由逃亡的农奴负责开荒,被沙皇收买的哥萨克提供保护并时不时出击征服更多的原住民,将其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中。

因为俄罗斯的农奴体制,农民们并没有人身自由,且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地主压榨酷烈等因素,他们的生活相当悲惨,于是每年都有很多人逃亡至偏远地区,依靠开荒维持生活。毫无疑问,贵族和地主阶层是非常痛恨这些人的,因为他们自己的领地上还有大量荒芜的土地呢,又怎么可能容忍农奴们出逃呢?不过有意思的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沙皇却乐于看到农奴们偷偷离开家乡,前往远方定居,因为这其实是在变相增加帝国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将更多的人纳入沙皇的直接管理之下,同时还削弱了贵族们的实力,好处多多。

所以,我们便看到了很多年来沙皇一直在默默支持着农奴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举动。但囿于俄罗斯的体制和国内的形势,他也无法公开支持这种行为,毕竟农奴私逃是很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按照法律是要追捕回来并狠狠惩罚的,故沙皇只能一边明面上打击这种行为,一边暗地里支持着,犹如精神分裂一般。

但不管怎样,俄罗斯帝国巨大的领土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农奴加哥萨克,向来是开疆拓土的好搭档,伊凡雷帝时期对乌拉尔山以东的扩张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负责任地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农民,如果好好追溯祖宗八代的话,基本都是逃亡农奴。但现在时过境迁,沙皇支持,贵族们也不好过分追查,因此大家都洗白了,成了当地的合法居民。

顿河及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人的来源要更复杂一些。其中既有逃亡农奴,也有当年征服此地的俄罗斯军人的后裔,当然更少不了哥萨克的后裔了,总之是一锅大杂烩,很难区分他们是怎么来的了。

大部分俄罗斯移民居住在顿河以北,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章 苍茫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