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5月20日,穿着一身天蓝色牛仔服、带着草帽的李振纲站在哗哗流淌着的棉河(菲赫拉纳纳河)北岸,与几名新华夏开拓队派过来的官员一起丈量着土地。

此时已经是旱季(凉季)了,雨季时原本浑浊凶猛的棉河现在显得颇为安静温顺,水位比起那时是低了许多,当然随着从上游携带下来的泥沙量的减少,这水质也是愈发清澈了起来。岸边稀稀拉拉地生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除此之外便是随处可见的荒草。

这里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年降雨量较少(北边的草原降水600毫米以上,南部偏少)、日光强烈、日照时间长。特别是在旱季,干渴的土地上甚至就连动物都很少见到。若是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灌溉设施,这里无疑是不适合任何农业生产活动的。原来这里不多的土人(马来人后裔,间或夹杂着些阿拉伯人与马来人的混血后裔)就是没修建起水利灌溉设施,因此他们只能过着落后的游牧、采集生活,始终未能像他们中央高原上的亲戚那般进入封建文明。

当然现在这些原住民们都已经被荷兰人捕杀干净了,东岸人在这附近转悠了大半个月,愣是连一个人也没看到,这里实在是太荒凉了。热带、干旱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似乎就已经宣告了这里的死刑,但幸好我们还有这条水量丰沛的棉河,李振纲暗暗想道。

棉河里的动物不少,但数量最多的无疑是非洲鲫鱼。其次便是鳄鱼。是的。你没看错。这些鳄鱼与海峡对岸的莫桑比克的鳄鱼是同一品种,似乎在很久远的年代之前就来到了这个岛上,也许比那些公元前乘坐着独木舟、带着稻种和椰子来到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还要更早“定居”在这里。

除此之外,草原上还有大片游荡着的驼峰牛——基本还处于未驯化状态,这个岛上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很多。棉河对岸的荷兰人这些年来在捕捉土人之余可就是依靠捕杀野牛过活的,只可惜他们人数太少——才二十多个人,因此这些产业并未能够做大。

马岛上生活着300多种陆栖动物。基本都是岛上特有的物种,其中如狐猴、马岛灵猫还是动物中的原始种,对研究进化的科学家们来说价值极高,曾经蒙虎就在这里研究了大半年,并详细记载了许多动物的习性与特点,目前他的学生仍在这里长期蹲点研究。岛上还有200多种鸟类,其中180种是本地特有,这些鸟的特点是体型硕大、不怕人、不会飞行。

这座世界第四大岛有多种气候,比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章 苍茫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