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许良清专门与罗毅讨论过各种工事的构筑问题。来自于后世的罗毅提出的一些观念,对许良清启极大。二人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了几种不同条件下的阵地模式,并且在突击营中进行了专门的训练。

在传统上,中**队作战时,习惯于把兵力集中配置在前沿一条线上,以便提高火力的密度,击退敌人的冲锋。随着武器的不断升级,单兵火力不断加强,重火力的威力也不断提高,原有的阵地形式就不再适用了。利用火力较强的武器,前沿的士兵人数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而火力的密度不会随之降低。同时,由于前沿人数少,密度低,在遭受对方重炮或者重磅航弹轰击时,士兵的损失也会大幅度减少。

在此前,B师的防御阵地就是按传统方式构筑的。这种阵地在国内军阀战争中没有问题的,但遇到高度工业化装备条件的日军,其弱点充分暴露出来了。日军每次攻击之前,都要用火炮进行密集轰击,一次轰击下来,B师的前线士兵就会死伤累累,只能靠后面的士兵再填补进去。

罗毅和许良清琢磨出来的方法,是把火力由线形配置,转为梯次配置,加大整个阵地的纵深,把多数的兵力安排在后面。战壕也不再是单纯的一条曲线,而是每名士兵单独挖出一个向前凸出的单兵掩体,形成各自为战的形式,各个单兵掩体以交通壕连接,以便于伤员的后撤和兵力的补充。

张二虎和孙亚雄等东北军官兵虽然是新加入突击营的,但这些天也大致了解了突击营的一些知识。四连中那些突击营的老兵对于构筑阵地是熟门熟路的,他们分散到前沿的各个位置,言传身教,带着B师的士兵开始改造工事。阵地上有着无数的弹坑,突击营士兵巧妙地对之加以利用,把这些弹坑改造成掩体。

“你别说,这个小小的民团,修工事还真是有两下子,这不像是乱挖的,有点门道呢。”陈芝云小声地对徐仕勋嘀咕着,他们俩随着许良清巡视整个阵地,故意拉在后面,以便能说点悄悄话。

徐仕勋说:“我琢磨着,他们这样弄是有点道理的。咱们过去打仗,战壕里落一颗炸弹,弟兄们就死伤一片,现在这种方式,除非炸弹直接扔到掩体里,即使是这样,一次也就是死一个人。”

“这帮人的手脚也够麻利的,挖个工事,一点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哎,你看他们的锹,好像也比咱们的工兵锹要好得多。”

B师的士兵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一名士兵一边跟着突击营士兵挖工事,一边赞叹道:“兄弟,你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江东突击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齐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齐橙并收藏江东突击营最新章节559 重逢(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