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就在孔融使出浑身解数竭力为刘备张目之时,远在长沙的刘备却正在为缺钱而烦恼着。须知当前正式受封的四家诸侯之中,曹操的魏国和蔡吉的齐国分别占据着这个时代经济最发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北方地区,加之曹、蔡二人皆善于经营。故而除了另有图谋的孔融等人之外,世人一般都公认曹魏与蔡齐两国国力最强。反观孙策的吴国和刘备的荆国地处南方,人口少,基础差,国库自然不会充裕到哪儿去。相比之下孙吴靠海好歹还有渔盐之利可以补贴财政,而深处内陆仅有半州之地的刘备可就真叫捉襟见肘了。

除了国力贫乏之外,刘备还极其缺乏字面上的“钱”,即缺少用来流通的铜钱。据说刘备曾设宴庆祝其受封荆公,并在席间大肆封赏多年来追随他建功立业的一众文武。直到翌日酒醒刘备才发觉只因他昨夜一时之爽竟掏空了长沙府库内所有的铜钱。不过肉痛归肉痛刘备最后还是咬着牙一一兑现了自己的赏赐,甚至连他床头的铜挂钩都拿去铸了钱。由此足见荆国钱荒之严重。

说起荆国产生“钱荒”的缘由倒也十分简单,那就是汉末的荆南地区尚未开发出大型铜矿致使官府没有足够的铜来铸钱。可见这事怪不得刘备,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像蔡吉那般“幸运”能直接在都城附近发掘出金矿的。

事实上刘备也并非第一个遇到钱荒的君主。由于中国古代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货比金属的供给速度,致使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钱荒现象。进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货币政策。远的不说就以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例。西汉初年,为充实因战乱而空虚的国库,刘邦下令造三铢钱。与秦半两并行,允许私铸货币。古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半两就是十二铢钱,因此汉初钱币一下子就轻了许多。而官府在收税时攒了一堆半两、旧币,然后重熔铸成小得多的三铢。倘若按计重货币价值计算方法,三铢应该是半两的四分之一。可是官府在付工资、采购时强行以官府强制力让这批钱以等同半两的价值进入流通。如此一来造成的通货膨胀多是名义上的,因为物价虽然上涨了,但是是以三铢钱价值计算的。等重代换为半两会发现物价上涨得不多。而刘邦则靠着这个贬值的时间差,通过强制规定3铢=12铢的流氓手段,让手里的铜赚来了三倍利。

后世的陈寿曾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而倘若此刻刘邦活过来看到刘备处理钱荒的手段,想必也会冲着这位中山靖王之后竖起拇指道。“你无耻的样子很有我当年的神韵”。面对空虚的府库刘备二话不说便祭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凤穿残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黑色柳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色柳丁并收藏凤穿残汉最新章节第二十七节 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