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钊是动力工程师,对电焊了解的不多,只是在修车的时候接触过,可是从后市带来的,有一台电焊机,这种没有任何电子元件,还是最基础的电焊机和焊条,在一体机的复制之下,已经遍布整个包头,电焊对于钢构和其他方面的提升,让一些研究者看到了其中的光芒的,特别是包头研究所在杨元钊的指点之下,继续更深入的电焊方法,各种新鲜的电焊方法,此起彼伏的出现了。

现在,西北已经有七八个大类,数十种不同的电焊方法,可惜把电焊应用到造船上面,却是头一遭,即便是杨元钊,也只能够在造船工程师和电焊工之间进行协调,来到江南造船厂之后,解决了机械和人员的调整之后,在他的一手推动之下,第一艘全电焊汽船正式启动。

汽船总吨位不会超过250吨,采用的还是相对传统的结构,电焊的所有实验,已经在实验室之中进行过了,强度和电焊的效果是可以保证,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比较适合使用在造船业上的,是气焊,氩弧焊和无缝焊接,少数的埋弧焊,这些都通过电报发给了杨元钊。

正是站在如此多的研究者的肩膀之上,杨元钊才能够推动这个创举的,唯一有些不完美的是,电焊方面的研究者,只能够提供电焊之后的一些技术指标,要怎么的让电焊在汽船上面使用,并且达到相当的效果,这还需要实际来做。

理论是理论。实操是实操,任何东西总要尝试才能够转化为现实。杨元钊也是明白了这一切,才选择了300吨的船坞。实行他的计划的,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当所有的设备和人员都到齐了之后,焊接工作正式的开始了。

船头的这一次焊接,以往只能够通过柳接,通过大量的柳接件,相互之间稳定下来,这对于船头的形态。重量和仓位布置方面都有些不利,机械加工车间,通过1200吨水压机,保证船头的17个部件一次性成型,负责接口的工人,也在接口的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起重机吊起了两个部分,用支架固定起来,电焊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完成了。

第一次。当然是精心准备,而电焊师傅采用的也是最稳定的埋弧焊,特制的焊料埋设在两个零件之间,通过计算已经可以推算出最终的结果。当电焊开始,借助着焊机,远距离的操作。电光微微的闪烁,仿佛一切都没有做一样。两块材料,在电光的闪烁之中。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埋弧焊成功了。

王本初首先的上前,对焊接的结果进行检查,他是负责这一艘汽船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因为是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钢铁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十年残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年残梦并收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美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