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藻何许人也?

光禄寺少卿,工部主事,对于一个宦海浮沉二十多年的人来说,官职不算高。不过仔细翻开他的履历,却让张恪忍不住赞叹。

这位在京城当过少卿,在地放当过知府,治理黄河,利用西洋清账的方法,解决过钱谷之弊。被徐光启举荐,进京之后,担任工部官职,有上书建议制造火炮,增强战力。

为官期间,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大量书籍,包括《几何原本》《名理探》等等,西学造诣,丝毫不再徐光启之下。

在传教士中间,李之藻更有“圣教三柱石”之称。

听完了孙元化的介绍,张恪忍不住大吃一惊,粗略算算,李之藻精通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火器,还有逻辑学。尤其难得可贵,他有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如此强悍的技术官僚,在大明的朝廷绝对比恐龙还要稀少。

“请,快请李大人前来!”张恪急忙说道,孙元化转身刚要走。

“慢,还是我亲自去请吧,如此大才,可千万不能怠慢了。”

张恪念叨着,就要更衣跟着孙元化一起走。这下可把孙元化吓坏了,李之藻不过是四品的小官,比起张恪这个超品国公,天差地远,万万不能乱了礼数。

“国公爷,你要是去迎接,只怕吓到我那位师叔,还是让属下去吧!”

“嗯,也好!我就在书房门前等着他。”

说着,张恪竟然真的负手而立,站在了台阶下面。周围的亲卫都吓了一跳,心说就算是部堂高官来了,大人也未必如此,这个李之藻到底干什么的,竟有如此地位?

大家都在纳闷。其实张恪不只是爱才,更有知音难求的期盼。

要说起来,未来五百年的大势,就像是沉重的石头,压在了心头。偏偏无法和别人诉说,不要说几十年后的事情,就连已经发生的,譬如大航海,发现新大陆,甚至连日本的德川幕府。大明的士人全都摇头,一点兴趣都没有。

世上最难的就是把思想塞到别人脑袋里,张恪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年轻人身上。至于精通西学的李之藻,被张恪当成了知音,恐怕只有他能明白一些自己的想法。

正在来回踱步,突然听到有急促脚步声,孙元化带着一老一少从外面急匆匆走了进来。

“师叔,修远兄,国公爷正等着你们呢!”

老者闻听。脸色一红,急忙小跑着到了近前,深深一躬。

“下官李之藻,拜见平辽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辽东钉子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辽东钉子户最新章节第六百三十七章 盛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