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好主意,那就卖个好价钱吧!

谁爱要谁要,反正能捞到点钱,我就知足了。

张东的态度简直堪称消极,丝毫没有成就什么了不起功业的觉悟,而且也确实算不上多大的成功。

如果了解当下高丽的状况,你大约就会感叹一句,是我们过去把国家看得太高大上了,其实国家可以很简陋。如果过去不简陋,那就折腾到简陋……

张希孟在府邸招待了李善长,甚至还亲自下厨,给老李准备了几道菜。

光是这一个举动,就看得出来,张希孟是真的挺在乎老李的,毕竟能坐在一起聊天的老伙伴太少了,李善长年纪也不小了,鬼知道他能不能熬得住……这要是最后一次该怎么办?

所以必须珍惜啊!

当然了,李善长可不这么想,他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儿,对于经营高丽,那是雄心勃勃。

他一再要求张希孟,不要添乱。

张希孟也懒得掺和,他只是好奇。

“李兄,这个高丽国力如何,折腾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亡国,你能说说清楚不?”张希孟随手给李善长倒了一杯酒。

老李喝过之后,脸色红扑扑的,也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首先元末的时候,并没有可靠的记载,不过在壬辰倭乱的时候,高丽人口有一千多万,和倭国比起来,大致相当。

不过那时候是接受明朝两百年庇护,疆域更大,人口生息繁衍,数量更多。

因此李善长给出了估算,他认为元末高丽有五六百万人,不会太高,但也不能太少。

毕竟高丽效仿中原,设立了一套比起其他藩国,堪称复杂的官僚体系,没有足够的人力供养,绝对到不了这个程度。

元末的高丽,主要是南北忧患,国中不宁。

北边是红巾军,南边是倭寇。

国中因为土地兼并,朝政混乱,兵无斗志,屡战屡败,属于风雨飘摇。

这才有辛旽改革的事情。

但大明开始关心高丽的事情之后,不能说是政通人和吧,也可以说是天打雷劈了。

回顾过去的几年,高丽简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整个国力,江河日下,人口流失,苦不堪言。

最初大明联合倭国,一起讨伐不臣。

辛旽在北,倭国在南,两边折腾。

这一轮冲突下来,高丽损失了将近十万兵马,原来占据的大片土地也都丢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新书《大明之后》已经发了